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6万公里义诊路,托举上千贫困家庭新生

  2020-05-27 11:03:52
分享到:

6万公里义诊路,托举上千贫困家庭新生                         

——武汉市肺科医院杜荣辉事迹 

生于乡间,省城做医生。回乡发现不少乡亲有病拖着,延误治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作为“通城女儿”,武汉市肺科医院医生杜荣辉与乡亲们约定,每月最后一个周六回家为大家义诊。10年来,她自驾通城与武汉间,行程超6万公里,送医赠药。每次回去,看病的乡亲都在她家门前排成长队。10年里,她累计为乡亲治病3000人次,上千家庭的顶梁柱得以重新立起来,摆脱因病带来的贫困,奔向新生。此前,通城县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返贫的比例高达70%。2020年,全县脱贫摘帽。为了巩固成果,多年来,她培养指导的当地基层医疗队伍逐渐壮大,形成了一支扎根乡间、服务乡亲的医疗力量。

杜荣辉,女,1970年4月生,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武汉市呼吸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兼职教授,湖北省呼吸学会常委、武汉市医师协会呼吸专业副主委、武汉市防痨协会秘书长、中国防痨协会临床专业委员。

2009年,杜荣辉回乡探望父母时了解到一个个沉痛的事例。乡亲们患肺部疾病的人特别多,因乡间医疗资源短缺、交通不便,村民又舍不得花钱,最终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贫一家。从那时开始,杜荣辉与乡亲们约定,每月最后一个周末回家为大家义诊。路费、油费,自己掏腰包,还自费买药送给贫困患者。一位老乡找上门来,自述多次咳血,每次两三百毫升,一直以为是结核病,花了上万元治疗,效果不好。杜荣辉在一摞CT片里,发现了一个极其关键的细节,沿着肺门、支气管,显现许多细碎的钙化点。这是尘肺的显著特征。顾不上和亲人团聚,她马上将病人安排到武汉治疗,很快取出嵌在支气管里的钙化物,治愈了病人。

小乡村出了大名医,住得近的病人会找到她家,向她母亲询问杜医生何时回来;沾亲带故的老乡则会打电话给她的家人。每次回家,门前早就有人排起队。“老乡们对我很信任,每次周六一大早就从十里八乡赶来,排队等我坐诊。”为了这份“约定”,她曾冒大雨连夜奔回通城赶第二天的义诊。外出打工,是许多通城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2014年,章某感染结核病,灰心丧气的他从打工地回到通城老家。杜荣辉得知后给他制定科学的治疗计划。如今,章某完全康复,开始外出打工,生活又有了希望。

10年里,她累计为父老乡亲治病3000人次,数千个如章某这样的家庭的顶梁柱得以重新立起来,摆脱因病带来的贫困,奔向新生活。当地结核病病例也因此降至两位数。2018年杜荣辉荣获武汉市“我心目中的好医生”、2019年荣获湖北省季度“暖医”。

坚守临床一线二十余载,她总是随身携带一个放大镜,为的是在阅片时不放过任何疾病的蛛丝马迹,观察出许多综合医院都难以查出的疑难杂症,被誉为“放大镜”医生。她带领团队积极开展新技术,挑战别人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率先开展肺部疑难疾病多学科会诊(MDT)。她坚守“行医不读书,怎救膏肓于指掌”的信念,加班到多晚,都坚持学习最新医学前沿技术。2011年,她参加“首届全国结核病临床诊疗技能竞赛”,获全国个人二等奖。她还带领团队加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规划化建设,学科评定为武汉市第一家市级三级医院PCCM优秀单位。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杜荣辉作为医院新冠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第一时间投入战疫,率先向医院提出防护级别到三级,这让医护感染率保持全市最低。她坚守战疫一线130多天。疫情初期,她每天工作超20小时,商讨患者救治方案,带领医护团队多次从死神手中“抢”回患者。她说“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尽100%的努力去救他”。

10年坚守承诺,20余年躬身践行,沉淀为精神的沃土。杜荣辉主任用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重要讲话精神,践行精准扶贫、健康扶贫的号召,为建设全面健康、全面小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不忘医者初心、牢记健康使命,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点燃了一个又一个呼吸病患者的希望,得到广大社会患者的高度赞誉。

责任编辑 黄静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