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打好疫后重振民生保卫战经济发展战 | 一线医务工作者建言:构筑人民安康保障网

  2020-05-02 18:41:16
分享到:

湖北疫情防控已由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如何加强疫后公共卫生体系和公共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也是疫后重振的一道必答题。在昨天的座谈会上,7位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一线医疗工作者,畅谈了他们的切身感受和建议。

对于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处置,应急的成效,在于平时的基础。很多一线医务工作者提出,要充分结合湖北实际,做好日常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体系统筹考虑的文章。

同济医院院长王伟:“健全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加强医疗机构应急处置,扩容能力。”

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要大力支持推广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院。”

湖北省疾病中心主任杨波:“争取国家支持,能否在我省率先开展疾控体系改革试点,赋予疾控机构一些必要的权限。”

武汉市儿童医院院长邵剑波:“(恳请)建一个儿科平战结合的、有儿童传染病大楼的综合性儿科医院的分区。”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武汉市第一批新冠肺炎疫情定点医院,也是武汉为数不多的传染病专科医院,疫情期间,这里累计收治病人2856人,治愈2551人。省卫健委副主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介绍说,金银潭医院目前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13人,其中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15人,高层次人才难以引进,普通医生不愿意从事传染病救治,是他们工作中的痛点:“加强自身造血能力,我们和中国科学院建立一个实验室和博后站,下一步和中科大准备联合培养临床型博士。”

人才短缺的问题,也困惑着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处在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开展社区防控、预检分诊和发热病人初筛的重要关口,但一些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全科医生人才不足,诊疗项目较少,服务能力较弱的短板。

武汉市洪山区青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谭伟:“全面提升基层卫生机构传染病的监测与反应能力,配备具备公卫专业背景的医务人员,加快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分级诊疗制度,完善传染病监测与直报信息化建设。”

针对这一短板,武汉市已经有所行动,就在五一前,武汉启动了“万名医生进社区”活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选派1万名专家下沉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而作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自身,也需要“强身健体”。

谭伟主任:“我们每年保证我们的医护人员有三个月时间,在医联体的医院去轮岗培训,让他和先进的医疗技术不脱节,把他的收入尽可能跟三级医院接近。”

在新冠肺炎救治过程中,中医特色诊疗取得不错的效果。湖北省中医院院长何绍斌建议,充分发挥中医在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病后防复的特色优势,将中医药干预时机进一步前移,积极探索中医药参与社区疫情防控模式:“康复是我们中医的一个传统,使我们的病人更多能够达到康复的标准,从亚健康,出院也是个亚健康,我们要康复治疗,从亚健康恢复到健康这么一个状态。”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秦振华 朱志 责任编辑 晓文)

责任编辑 吴晓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