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两山医院”建设者 | 当好救治工作的信息“大脑”

  2020-04-06 19:02:44
分享到: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是保障医院正常运行的“指挥棒”。作为疫情时期下的特殊需要,火神山、雷神山两大医院里,也迅速搭建了全新的信息管理系统,指挥着医院内部运行的一体化和高效率。

在雷神山医院的信息科,30多名软件工程师正在接受核酸检测。今天,是他们从全国各地来到雷神山医院的第63天。做完检测,工程师赵雪峰抓紧时间回到电脑前,处理医护人员在信息系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是赵雪峰和同事们每天都要做的事。

“你看,只能在医务工作简报里面,它会显示一个ECMO使用情况。目前为止有一个人使用,但是的话,我在患者明细里就看不出来是哪一个人在使用。最好是做成链接,点进去就能看到他是在哪儿。”

这样一套覆盖了电子病历、物资管理、办公系统等在内的700多项业务的信息管理系统,一般需要几个月时间搭建,而在这里,他们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

东华医为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赵雪峰:“收到这个业务需求以后,立马就去联系远端开发师,中间网络会有一定的延迟,改完之后还得再联系远程测试的工程师给它完成测试。”

一方面,分散在全国各地的200多名技术人员线上集结,进行软件开发和测试;另一方面,50多名工程师主动报名,奔赴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建设现场,进行实地场景的搭建。

东华医为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赵雪峰:“雷神山开病区是分批次进行的,一边收治一边进行交付。可能这边还在吃着饭,那边活到了,立马就饭也不吃了就直接奔回现场完成工作。每天能睡两到四个小时。”

在雷神山,为了让医务人员少操心,这些IT男们,还要解决一些很细微的“技术问题”,驻守在这里的工程师们,又有了新角色。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信息中心工程师李成伟:“在这里我们还要处理怎么搬桌子、电线怎么拉,忽然变成了水电工、搬运工,80张桌子,晚上七八点钟接到任务,第二天早上要搬到位。”

97年的袁大为是这批工程师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参加工作还不到两年的他,两个月前从合肥逆行武汉,看着自己参与的系统在病区陆续投入使用,他对“程序员”这份职业也有了新的认知。

东华医为科技有限公司实施工程师袁大为:“我们做这个东西面对的用户就是医生护士,最直接的感受肯定就是他们用着顺不顺手、习不习惯?保证他们以一种高效的方式,完成对病人的救治,从系统层面尽量减少他们的麻烦,也算是间接地帮助病人更好地康复。”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杨慧华 龙科  责任编辑 谢宝莹)

责任编辑 谢宝莹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