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八方驰援,携手战“疫”:ICU是生命最后的防线

楚天音乐广播  2020-02-25 16:46:02
分享到:

截至2月19日,全国已经有278支医疗队,32395名医务人员从各地驰援湖北,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除武汉以外16个地市,这是前所未有的出征,这是生命相托的使命。

2月18日起,湖北广播联合全国各支援省市电台和接受对口支援的湖北各市州电台,共同推出全国广播“声”援湖北特别报道:八方驰援、携手战“疫”!

今天请听由湖北台记者孙成,荆门台记者谢安平、罗海东、纪小红、蒋子龙采制的《ICU是生命最后的防线》。

疫情来袭,武汉危急

同胞有难,八方驰援

心手相连,同舟共济

全国广播“声”援湖北特别报道

八方驰援,携手战“疫“!

2月12日,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邵逸夫医院)35名医护专家及浙江省疾控中心2名公共卫生专家组成的37人医疗团队奔赴荆门,一场同新冠病毒一较高下的战斗就此打响。

第一批浙江支援荆门医疗队

2月19日上午,由浙江台州多家医院105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台州市支援湖北荆门医疗队,在市政府广场集结。简单的出征仪式后,他们就踏上驰援湖北、一线战“疫”的征程。 第二批浙江台州援助荆门医疗队 第一批援助医疗队抵达荆门的第一时间,经两地专家共同商讨,决定将一医北院13楼整体腾出,建设成救治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的重症监护病区(ICU)。

浙江医疗队与荆门一医商讨病情(图片:荆门日报)

重症监护室(ICU)里生命监护仪传来的声音。每一个滴答声的背后都是生命的跳动,每一个滴答声都牵动着医护人员的神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感染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吕芳芳:

”目前的话,我们(ICU)23个病床已经满员了,插管的是6个,无创呼吸机的14个,面罩吸氧的是1个。所有的病人当中,危重的是15个,重症的是8个,我们要在重症的8个当中选择病情相对稳定的转下去,要把ECMO的病人转上来。“

荆门一医北院ICU病房

仅14日一天,医疗队即在13楼配足了医务人员,并基本配齐了各类医疗设备,建起了重症监护病区,新建的重症监护病区已基本具备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能力。考虑荆门一医收治的重症患者多,医院医疗物资紧缺,为确保开科即开诊,医疗队还带来了创呼吸机、高流量机、专用无创呼吸机、雾化机、床边超声等系列物资设备和耗材,以及药品等。

浙江支援荆门医疗队队长、邵逸夫医院党委书记刘利民:因为在荆门原来的治疗当中,他们是分散治疗,没有一个重症监护区域。我们到了以后,建议他们建立一个ICU。我们通过努力,和当地的医院进行合作,开设了第一个ICU。同时第二个ICU也能够在这两天建成,到时候由我们(第二批)台州地区的医疗队在做工作。

ICU是什么?是抢救,是对生命不间断的医疗救治,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刘利民:“我们这次医疗队来荆门,第一个目标是‘两降低一上升’,第一个是发病率降低,第二个是死亡率降低,第三个是我们治愈力上升。”

经过ICU病房的建成、磨合和每天20到23人治疗的满负荷运作,在近半个月时间里,荆门地区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的病人,治疗有了显著的效果。

刘利民:有一部分病人已经从危重区转出去了,荆门地区唯一一个上了ECMO的病人,我们也成功的把ECMO撤了下来,后续也继续做一些治疗。”

浙江支援荆门医疗队队长 刘利民(右)

作为一名从医三十多年的“老兵”,刘利民参加过非典的防控、带领救援队进入过地震后的四川,有着丰富的“一线作战”经历。在这次援鄂行动开启之时,他第一时间主动请缨。而出征前,他亲手书写的一封手书,感动了无数网友和队员们。刘利民之所以以“大叔”自居,是因为在这支援助荆门的医疗队中,年轻人是主力军,这让他感动不已,从而萌发亲笔书写手术为大家鼓劲。

刘利民:“其实这种艰难的时候,是最容易让自己成长的时候,就是我希望他们能够珍惜这个机会,真正把它融入到这个里面去,把自己当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荆门人,来做一个荆门的医生来抢救病人,在这个抢救过程当中积累自己一些经验。”

浙江医疗队出征荆门(图片来源:钱江晚报)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决心,加上“大叔”般的亲切鼓励,也让共同出征的年轻队员备受鼓舞。

浙江省援助荆门医疗队队员 张剑:“我从他讲的这句话里面感到非常的感动,也给我们前线的医务工作者很大的动力。”

浙江省援助荆门医疗队队员 张磊:“我们觉得就像是一个大家庭里的大家长一样的感觉,我们会有方向感和一个确定感,会有这样的很安心的感觉。”  

浙江省援助荆门医疗队队员 耿涛、何珊

安心的感觉,是那个总能第一时间陪伴你、照顾你、保护你的人才能带来的。

医疗队中,何珊和耿涛是一对年轻的小夫妻,同为93年的两人,2016年毕业后一直在邵逸夫医院重症监护室做护理工作。

去年11月他们刚刚领证,但还没来得及蜜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在征集前赴荆门医护人员通知一发出,何珊第一时间报了名,随后下班的耿涛也报名了。夫妻俩说干重症的人本就就不是图安逸,我们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在社会需要的时候,就应该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然会留下遗憾。“我们没有孩子,两人在那边牵挂少一些。可能不分在一处,但心更近了。”夫妻两人相视而笑。

耿涛:“因为我们现在主要是在杭州这边上班嘛,其实我们的父母都不在身边。父母在老家,所以就我们两个人。一开始是她选择先过来,然后后面的话,我也就报名了,因为我觉得我在杭州留守的话,也是一样的在杭州上班,在这边的话还可以陪她一下,这样的话两个人在一起的话力量会强大一点。还有就是我们两个相互鼓励嘛,因为我们觉得,这边需要我们,我们就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何珊:“没有说特别的担心,我们也是能做好最好的防护,我也觉得我们能安心的回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担心,因为(之前)一直在重症监护室里面呆着,希望通过这次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给这边的人提供最大的帮助。”

有前辈支持的踏实,有夫妻搭档的安心,其实在整个救援医疗队中,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救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浙江台州援助荆门医疗队首批进驻荆门一医的105人中,共有70名护理人员,为了让这支护理团队更有“战斗力”,来到荆门后,护理团队进行了整编。

浙江台州援助荆门医疗队副队长杨伟英:“把所有的护理人员分成了9个小组,每个组里面都有一名当地的护长,以护长身份为领队,给她配备有专科的ICU护士、主管护士、护师、小护士,那这样我保证每个小队的战斗力基本上能够均衡,我希望我们的质量不要有薄弱的环节。”

湖北台记者:孙成荆门台记者:谢安平、罗海东、纪小红、蒋子龙

(责任编辑 黄静蕾)

责任编辑 黄静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