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铜器剪进纸里,把工程车剪在纸上…武汉三店学校有一群神奇的“剪刀手”
武汉的这所学校里,学生们的剪纸作品充满了童话般的想象力,一把剪刀,几张报纸就能做出油画般色彩丰富、画面逼真的剪纸作品。几年来,学生们的作品获得了许多奖项并被送到省博物馆和国内外展览展出。今天,让我们走进武汉市三店学校,认识一群神奇的小小“”剪刀手”。
12月16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联合主办,长江云承办的“文脉颂中华-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武汉市三店学校。长江云、新华社现场云、央视新闻+同步对该活动进行了直播,40万网友一起见证了非遗传承情况。
剪纸——创意百出
在武汉市三店学校诸多非遗文化项目里,创意百出的剪纸当仁不让地要排在第一位,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剪云轩”剪纸工作室。
创立6年的“剪云轩”剪纸工作室占地380平,前身是一个破旧的仓库,如今这间武汉市三店学校最大的教室不管是墙上还是天花板上都被学生的剪纸作品挂满了。置身其中,宛如来到一个剪纸的展览展示馆。
(武汉市三店学校的学生创作的青花瓷系列剪纸作品)
(剪云轩墙上挂满了学生的剪纸作品)
学生们的剪纸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很多都得过奖,并被送到武汉市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展览展出。那么问题来了,这么一个名不经传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为什么能在剪纸上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呢?“剪云轩”工作室负责人张春莉老师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武汉市三店学校张春莉老师)
原来,这得益于学校的“空手到”。考虑到学生们大多是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主动承担了所有学习剪纸需要的材料,每次上课孩子们什么都不用拿,只用带着一颗对剪纸热爱的心,来学习剪纸,传承剪纸,创新剪纸。
(武汉市三店学校的学生正在进行剪纸创作)
而剪云轩独有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则让孩子们把剪纸带出了剪云轩,温暖了整个校园。在剪云轩有一个惯例,每年孩子们都会把自己最得意的剪纸作品送给校园里的长者打分评价,不管是任课老师、学校校长、还是食堂阿姨、宿管大妈、门卫保安……都会收到孩子们的感恩礼物。就这样,孩子们得到了长者们宝贵的鼓励和指导意见,长者们也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敬意和热爱。
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剪云轩工作室一直提倡的剪纸理念:“自由表达,自主创新”。张春莉老师为了让剪纸更立体化,更具色彩,她创新使用了多层多色的剪纸方式。
(张春莉老师将剪纸和陶艺相结合制作的作品)
(张春莉老师创作的多层多色剪纸作品《生生不息》)
不仅自己创新,张春莉老师也要求孩子们用剪纸的方式表达生活。于是孩子们把历史悠久的青铜器剪进纸里,把端庄浑朴的青花瓷剪进纸里,把老家的耕牛剪进纸里,甚至把跟剪纸毫无关系的工程车也剪进了废报纸里……
(剪纸作品《工程车系列》,几年前,学校装修,来来去去的工程车把校园弄得脏兮兮的,于是,孩子们想象着如果能有一辆漂亮干净的工程车,该多好啊,那么校园就不会变脏了,而工程车运来很多的材料,还会把校园建设得更加美丽。)
(武汉市三店学校学生罗金印创作的青铜器系列剪纸作品)
孩子们创意百出的剪纸作品,无疑是对“最好的继承是创新”这句话最好的解释和佐证。所以,在张春莉老师看来,孩子们学习剪纸,不仅仅是在学习剪纸的文化、艺术,更重要的能通过剪纸表达自己,展现生活,继而感染身边的人,做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版画——有“版”有眼
除了剪云轩,武汉三店学校还有一个网红打卡地——“有版有眼”版画工作室。
(武汉市三店学校学生在管子上制作的版画作品)
就像工作室的名称一样,三店学校的版画非常有板眼,工作室的墙上、桌上挂满了孩子们各式各样的版画作品。工作室负责人乔老师介绍道,学习版画的第一步是练线条,为了引起孩子们对版画的兴趣,乔老师想到一个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法子,让孩子们在管子、柜子……各种不同的材料上画画。
(武汉市三店学校乔老师)
(武汉市三店学校的学生正在制作版画)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光靠一时的兴趣是学不好版画的。乔老师透露,每一幅版画从制作到成品,一共要经过“起稿”,“拷贝”,“刻制”,“上墨”,“磨印”,“完成”这6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孩子们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败就会成为整个版画的败笔,所以,学习版画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学习到如何制作版画,还能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克服困难,从而提高自己的耐心,提升自己的受挫能力。
(武汉市三店学校学生制作完成的版画作品)
最后提及武汉三店学校未来版画的传承、发展方向,乔老师表示,她想把湖北非常有特色的的水彩,以及其它的绘画种类和版画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更优秀的版画作品。
(武汉市三店学校学生制作的版画作品)
木艺——脑洞大开
武汉市三店学校有高难度的剪纸和版画,也有难度相对较低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木艺。这些一、二年级的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用校园里废弃的木材做成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木艺作品。有水里游的鱼,有天上飞的猫头鹰,有河里航行的小木船,还有学生们亲手搭建的小木屋……每个作品都充分展现了孩子们奇妙无穷的想象力,真可谓是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武汉市三店学校孩子们创作的木艺作品)
布艺——童真童趣
在三店学校,同样让人惊叹的还有学生们的布艺作品。老师介绍,为了能够让孩子们亲自动手,他们选择了以扎染和蓝晒为主的方式来制作布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天性,每一幅作品里都充满了天真童趣,欣赏孩子们的作品,如同是在感受孩子们天真无邪、童真童趣的内心世界。
(孩子们的布艺作品《梦想与现实》,以画中画的形式表现了鲨鱼想吃小鱼,却被框起来的梦想与现实)
(武汉市三店学校孩子们创作的布艺作品)
有创意百出的剪纸,有有“版”有眼的版画,有脑洞大开的木艺,还有童真童趣的布艺……如今的武汉三店学校成了非遗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沃土。对此,学校校长卢厚鹏表示,三店学校取得的这些成果,离不开学校领导和老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识,离不开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热爱,未来学校将加大力度,进一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
(武汉市三店学校校长卢厚鹏)
来源:长江云/编辑:秦道冠/拍摄:李静/主编:李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