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湖北家风家训故事㊷ | 邹倩家庭:情暖孤残老人背后的初心本色

湖北之声  2019-12-17 09:37:48
分享到:

湖北省英山县孔家坊乡农村福利院院长兼养老护理员邹倩,坚守福利院24年,有17年党龄父亲邹义和是有着45年党龄的乡镇退休干部;丈夫张良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乡镇工作,有22年党龄。三人党龄加起来有84年,如今,邹倩的儿子在他们的影响下也一心向党,积极申请加入党组织。在不同的年代里,邹倩一家三代人初心不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始终如一的信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邹倩家庭的家风故事。

邹倩的父亲邹义和

24年前,17岁的邹倩放弃上海打工的好待遇,回到家乡英山县孔家坊乡福利院,成为一名普通的养老护理员。当时福利院只有几间破旧的土坯房,一名院长、一名炊事员加上邹倩这个服务员,3个人照顾着10多位五保、孤寡老人。

自幼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邹倩,成年后还没来得及报答养育之恩,两位老人就先后离世。怀着“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邹倩暗下决定,要把孝心奉献给福利院的老人,一定要让他们活得像个样子。

福利院的老人们大多有肢体或精神残疾,经常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身上还散发着异味。邹倩坚持每天打扫老人的房间,定期为他们洗头、理发、刮胡子、剪指甲。福利院是一个特殊的大家庭,有些老人脾气暴躁,性格怪僻,不适应福利院的管理。一天,邹倩正在为一名刚入住不久的老人打扫房间时,老人突然抄起一根大棍子冲进来,对着邹倩的双腿就打。

双腿都被打得红肿淤血的邹倩委屈得直掉眼泪,但很快平静下来,第二天她还是跛着腿上班了,她说:“这点委屈都受不了,怎么能当老人们的亲闺女!”

福利院大门

福利院的老人们

1999年,21岁的邹倩成为福利院院长。从此,在她的办公桌上,长期放着一本《院民日志》,每天记录着各位老人的身体和活动情况,坚持早晚查房巡院,一日三餐点名,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她日复一日地为老人们理发洗澡、喂水喂饭、寻医问药、端屎端尿,不嫌脏、不怕累,从无半句怨言。她悉心照顾老人,尽心尽孝、无怨无悔,为福利院123位离世老人精心操持后事,帮助他们有尊严的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她还带领着2名职工养猪种菜,迁、改、建福利院,挑砂子、拉石头,一砖一瓦垒起康乐家园,撑起一个数十人的大家庭。在福利院老人们的眼里邹倩不仅是好院长,更是他们的好女儿。

24年里,邹倩放弃了很多次更好的工作机会。有好几次老人们听说了邹倩要调走的消息,拉着她的手直哭。

就这样,邹倩终究还是选择留了下来。邹倩的选择也是她父亲曾经的选择。今年68岁的邹义和当过知青,参过军,担任过村民兵连长、公社副书记、人武部长、乡政府副乡长,一辈子工作在孔家坊乡。在闻冲村挂职任支部书记一年间,邹义和带领乡亲们盘活停办的村饲料加工厂,为村集体增收,解决了群众粮食加工难的问题;争取政策资金帮助村里架桥修路、为偏僻村民小组通电;带领村民兴办茶园、果园、桑园,发展绿色产业,让全村一年人均增收120多元。挂职期满,县乡政府调老邹回乡工作,闻冲村100余名村民代表联名向上级恳请“老邹不能走。”

在邹义和看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为民做好事、谋福利。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就是老邹家的好家风。

邹倩给福利院的老人们张罗晚饭

1995年7月,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的张良来到孔家坊乡上班,因缘结识了在福利院工作的邹倩。作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名校大学生,张良干工作从来不拈轻怕重。24年扎根乡镇,从孔家坊乡到金家铺镇再到陶家河乡,工作的地方离县城的家越来越远。特别是在2016年底,儿子进入高三关键时期,面对夫妻二人都不能照料儿子学习生活的困难,组织调他到离英山县城最远、80公里外的陶家河乡担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他也没有叫过一句苦一句难。

如今,在邹倩的影响带动下,丈夫张良有空时也去福利院陪她值班,帮她打扫卫生。已经在读大三的儿子张博勤俭自立,每年寒暑假回家总会去福利院做义工,给老人理发、剪指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从小听着了姥爷娓娓道来的为民帮困的故事,长大后读懂了爸爸无怨无悔、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情怀和妈妈日复一日坚守福利院照料老人的担当,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在张博心中扎了根、发了芽。2019年的暑假,张博写了入党申请书,他也想像姥爷、爸爸和妈妈一样,为人民服务,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邹倩和父亲邹义和、丈夫张良

初心,需要用一生一世的执着与忠诚来坚守;使命,需要用无怨无悔的辛勤和奉献来担当。邹倩一家人始终牢记勤恳做事,老实做人的好家风,怀揣着一心为民的信仰在奋斗中绽放出绚烂的人生光芒。

来源:湖北之声

(实习编辑:程傲 责任编辑:胡汉敏)

责任编辑 胡汉敏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