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邓祥光:初心不改勇当先

  2019-05-22 01:15:36
分享到:

邓祥光正在基地里修剪火棘树。(记者 童秀清 摄)

初夏,恩施市沙地乡麦淌村风景无限。在一片火棘树基地里,几十棵火棘长势正旺,一串串洁白的繁花从绿叶中冒出,空气中飘着阵阵清香。

这些火棘树是全国劳动模范、恩施市沙地乡农业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邓祥光的宝贝。

近年来,随着青云崖旅游度假区在沙地乡落地,邓祥光瞄准机会,在自家田里试种起景观树,研究着发展观光经济的路子。

观摩学习种植技术和造型技巧,外出学习考察借鉴先进经验……邓祥光一心扑在各种景观树的培育上。在他家小院里,摆满了他精心培育的盆景,品种繁多,形态各异。

爱钻研,带头干。从带领村民种植马铃薯和魔芋增产致富,到开办魔芋加工厂,再到发展园林经济,邓祥光初心不改,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充分发挥自身示范带头作用,一心为百姓造福,抒写着一个个攻坚克难的传奇故事。

1983年,邓祥光所居住的村和其他村一样,由于部分农作物种子退化、耕作技术粗放等多种因素影响,农作物产量效益始终在低水平线上徘徊。那时,邓祥光暗暗发誓:一定要从田里挖出点名堂。

“传统的马铃薯种植方式,每窝播3个种薯,长出的苗多而细,争肥现象十分严重,产量低、大薯少。开始实验时,一窝只播种2个,后又改为1个,但产量一直不理想。”20多年来,邓祥光一直在探索。

白天扛着锄头下地,晚上读农业科技书充电……就这样,他不分白天黑夜,进行着大量的实验和科学研究。

后来,他从玉米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中受到启发,进行马铃薯育芽带薯移栽实验。马铃薯种植技术终于得到革命性改进,每亩单产净增50%。

在邓祥光帮助下,村民谭雄美家种植的3亩马铃薯产量近1万公斤。村里很多农户尝到了甜头,直夸邓祥光是致富能人。

面对难题不退缩,埋头苦干,邓祥光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

魔芋是沙地乡的特色产业,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因其特殊的生长习性和种植加工技术相对落后,魔芋产业发展一直是个瓶颈。

经过仔细实验和探究,魔芋鞭芋“二年促成栽培法”及“魔芋覆膜增温催芽带块移栽”等技术应运而生,邓祥光解决了魔芋产量不高、易生病害的难题。

魔芋增产了,但外销一直困扰着芋农。邓祥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自费到全省大面积魔芋产地及加工地考察,发现魔芋外销可通过开办芋角加工厂解决。

他积极筹措资金开办芋角加工厂,使芋角年加工量达到50余吨,实现销售总收入75万元,魔芋产业效益不断提升,农民收入“节节高”。

经过不懈努力,邓祥光探索出的“马铃薯育芽带薯移栽”“魔芋苗床覆膜越冬催芽移栽”及魔芋鞭芋“二年促成栽培法”等多种农村农业实用技术,成果得到省、州、市农业专家高度评价。

潜心钻研农业增产、增效技术,2010年4月,邓祥光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荣誉是鼓励,更是前进的动力。如何将掌握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出去,让更多人受益?成为邓祥光的心头事。

同年,邓祥光在自家成立星源工作室,一所免费的“农业技术推广学校”开班了。

“他耐心讲解,直到我们学懂弄通为止。”神潭村村民谭雄美对当时学习的场景记忆犹新。

生产中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老百姓首先想到的就是请他来指导,更多的时候是不请自来。他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指导生产。

“看准了的事情,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做下去。”这是邓祥光的人生信条,也是他成为一名农业技术专家、致富带头人的法宝。

出点子,想办法。如今,村里引进马铃薯精深加工企业,一年可吸收上百万公斤马铃薯,辐射麦淌、神潭、落都3个村,解决了马铃薯滞销的问题。作为农业技术顾问,邓祥光又在加工厂选址、土地流转等事情上忙活开了。

“靠种植传统作物为生,时间一长,产量和品质不并行,收入就会受影响。”邓祥光深知传统的种植模式必须改变,可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转变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考题”。

借力全域旅游东风,发展“观光+采摘+农家乐”的模式,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邓祥光给出的答案。

为了给村里增添一些色彩,他想着在公路两旁和田间种植观赏树木,在绿水青山中点缀出暖色调,为当地百姓和外来游客呈现美丽多彩的森林景观。

年初,邓祥光特意去外地买回几十棵火棘树,自己先试验,成功后再发动乡亲们栽植。

春夏赏花、冬季观果、住民宿、吃农家饭……在邓祥光心里,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美丽富饶的山水田园画卷早已徐徐展开。“乡村振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面对未来的发展,邓祥光话语铿锵。

初心不改,砥砺前行。几十年如一日,邓祥光在这片土地上贡献着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责任编辑 夏青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