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这位湖北老人“赫赫无名”的一生,让撒贝宁震惊,亿万网友热泪盈眶!

长江云微信号  2019-10-12 12:19:29
分享到:

这个国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让无数人感动落泪。

电影用七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中国这70年来是如何一天比一天昌盛,但要说其中最打动人的,还是张译主演的《相遇》。

张译饰演一位核武器的研究人员高远,为了帮国家尽快造出原子弹,他离开了自己的恋人,数年杳无音讯,最后两人在公交车上相遇,但他却因为自己的身份是高度机密,甚至无法与自己的恋人相认。

最后他牺牲了,变成了电视新闻中一闪而过的头像,他的恋人看着电视泪流满面。

这个片段看得我一度湿了眼眶,殊不知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位像高远这样的,一生为国家事业奋斗,隐姓埋名数年,连父亲去世都没能回家尽孝的科研人员。

他就是让亿万网友落泪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核潜艇是什么?

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

它和普通的潜艇不同,是用核反应堆作为动力来源的潜艇。

在此之前,潜艇一直都是以电力续航,一旦电池没电了,便只能浮上海面。

而美国研发的这艘核潜艇,最长可以在水下航行50天,连续航行3万公里都不需要补充燃料。

这就表明,普通的潜艇根本构不成威胁,只要等到潜艇浮上水面,他们就可以精准打击,而核潜艇才是真正的国之重器。

在当时美苏对立的国际局势下,美国的这一行为,直接威胁的就是站在苏联这边的中国的国家安全。

当时中国刚从战争的阴霾中走出来,工业实力哪里能比得上美国呢?想要应对美国的威胁,唯一办法就是我们自己也要造上核潜艇。

于是,毛主席一声令下:“核潜艇,花一万年也要自己造出来!”

1958年,黄旭华和几个科研人员被叫到北京开会,到了之后才知道,国家要求他们秘密研发核潜艇,直接进入研究所,连行李都没有怎么准备,就再也不能回家了。

黄旭华是在广东出生的,在他小学毕业的时候正好赶上“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对中国的国土进行无差别的轰炸。

黄旭华读书经常要连续搬迁,遇到轰炸就要大规模搬迁,有时候警报响起,他们就要一直呆在山洞中,忍受饥寒。

我们的百姓就像蝼蚁一样被轰炸,他感觉非常愤怒。

黄旭华说:

“一股屈辱的怒火,就在我身上燃烧起来。我想为什么日本鬼子敢这么猖狂,想登陆就登陆,想轰炸就轰炸?

为什么我们中国老百姓不能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而却要四处逃难,妻离子散?

为什么我们中国这么大的土地,我却找不到一块可以安心读书的地方?”

那个时候他就发誓,一定要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一定要造出最尖端的武器来捍卫国家的尊严。

造一个核潜艇有多难?

当年苏联解体后,强大的祖国变得衰弱,俄总理切尔诺梅尔问马卡洛夫:能否把瓦良格号造好?

马卡洛夫沉默许久后说:不可能。

总理:你缺什么?钱还是工人?

马卡洛夫:缺什么?我缺苏联部长会议、缺苏联党中央、缺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缺国防工业委员会、缺9个国防工业相关的部委、缺700多个相关的工业8000多家相关的配套厂家。一句话,我需要我们伟大的苏联、强大的苏联还存在,你们谁拿得出来?

你想想这有多难?

而当时的黄旭华比这个更难。

他的困境可以用四个词来形容:“没钱、没人、没资料、没技术。”

没钱、没人这两个就不用说了,当初美国研发“鹦鹉螺号”报价5500万美元,这对于50年代的中国来说无疑就是天文数字。

当时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解决温饱都成问题。

而全国上下,真正懂潜艇制造的没有一个人,他们连见都没有见过,摸都没有摸过,就要造出来,这有多难?

困难虽然非常巨大,但他们这个项目依然开始了。

因为资金短缺,他们的日子过得极为清贫,早上土豆烧白菜,中午白菜烧土豆,晚上土豆白菜一道烧……

人手不足,那每个人的工作量就再大一点,女的当男的用,男的就当牲口用。

“没资料,没技术”是最大的问题,当时有关核潜艇的一切都是军事机密,他们根本没有办法从国外拿到技术资料,只能用尽各种手段收集一些关于核潜艇的碎片化信息。

所有的一切只能自力更生,摸索着来。

当时究竟落后到什么地位呢?

有同事从国外买了核潜艇的玩具模型,他们就真的把这两个玩具模型拆开了研究,然后再反推一些数据理论。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许多数据用电脑统计非常方便,而在当时是没有电脑的,而核潜艇上面每个零件的位置、重量都需要极其精密的数值,一个小数点都不能出错。

那怎么办?

他们就只能用算盘去算,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研发人员分组计算,必须得出一样的数据,一个出现错误,所有的都要推翻重算。

你想想,用算盘去算,这究竟有多大的工作量啊?

很多人不理解他,何必这么拼命?

黄旭华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造不出核潜艇,我死不瞑目。”

我们以为核潜艇真的需要“一万年”才能研制出来,这需要几代人几辈子的努力,可是没有想到,黄旭华只用了短短30年就赶上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当时研究室里面有一个巨大的木头核潜艇,那是黄旭华按照一比一的比例,用木头搭建出来的,而这个木头核潜艇见证了他们这几十年研究的起起伏伏。

1988年,中国核潜艇首次进行深潜试验,要想让核潜艇真正能投入到军事中使用,必须保证它在深海的安全性,其中的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

潜入水下,艇上一个扑克牌大小钢板承受的压力就是一吨多,任何一条焊缝,一个管道,一个阀门承受不住海水的压力,最后都会艇毁人亡。

1963年,美国核潜艇“长尾鲨号”下潜到200后沉没海底,129名官兵无一生还。

这艘完全由中国制造的核潜艇能通过这个技术难关吗?

谁心里都没底,甚至有官兵早早就写好了自己的遗书。

知道了大家的心理负担后,黄旭华当场表示:我造的东西我相信它的质量,我要和你们一起下去。

这哪能行呢!

当时的黄旭华,已经是总指导,失去他我们国家将会失去宝贵的人才,更何况他年事已高,身体怎么可能吃得消?

下属官兵一个又一个来拦,黄旭华却十分坚决“我要对核潜艇负责,更要对100多名官兵的性命负责!”

下潜当天,岸上的人心全都揪着,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核潜艇已经到了水下深潜的极限,300米!这是之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到达的深度,中国做到了!

但是没有人知道,深潜返回后的黄旭华,耳朵里都渗出了血。

这是当时有名的照片,成功之后,黄旭华开心地在甲板上像个孩子一样飞奔。

“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这是他当年作的诗。

知乎上有人问:中国能够独立研制出核潜艇到底意味着什么?

有网友的回答是这样的:

首先,核反应堆就是一个坎,然后在水下造一艘用核反应堆的核潜艇又是一个坎,然后拥有多弹头能力的洲际核导弹是一个坎,如何在水下发射又是一个坎。

这世界上90%的国家直接在第一个坎上就卡死了,第二个坎上又卡死了印度,第三个坎往后就只剩四个国家了(英国用的美国的)…

有这个东西,中国就可以在被核打击后,迅速进行核反击,并且可以一次把对方打疼。

对黄旭华来说,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是却对父母是一生的亏欠。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母亲紧紧握着他的手,告诉他:“我和你爸都年纪大了,你一定要常回家看看”,黄旭华答应了。

但是由于研发工作的保密性,在受领核潜艇研发的使命之后,黄旭华只能选择“神秘消失”,这一消失就是30年。

你想想,你养育了一个儿子,正等到他赚钱孝顺你的时候,他却消失了,你会作何感想?

在这30年里,全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父亲的信一封封寄过来“你在什么单位,做什么工作?”,他从未回答。

直到父亲去世那天,他仍在盼着自己的儿子能回家看自己的一眼,最后却没有等到,老人家是带着思念与埋怨走的。

1987年,一本杂志刊登了一篇题目为《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长篇的报告文学,详细介绍了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人生经历,黄旭华把它寄给了母亲。

虽然里面没有提及他的真实姓名,但是母亲一看就知道,报告里面那个黄总设计师,就是30年没回过老家的儿子。

母亲一而再、再而三的阅读这篇文章,90多岁的老人竟然看得眼泪不止。

她一直深信自己养大的大学生儿子不会忘了自己,终于在30年后等到了,终于在自己去世之前等到了。

她把子孙们叫到面前,只说了一句话“三哥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谅解。”

这句话传到黄旭华的耳朵里,他泪流满面,知子莫如母,有人曾问他,自古忠孝难两全,你怎么理解?

黄旭华坚定地说:“我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2014年,87岁的黄旭华当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在颁奖的时候,黄旭华激动地说:

若干年之后,我的工作可以公开了。我在父亲的坟前说:爸爸,我来看你了,我相信你也像妈妈一样地谅解我。

说完,他哭了。

白岩松问:您为什么哭了?

黄旭华哽咽着回答:我的眼泪,控制不住!

现在的黄旭华,90多岁的高龄,他把将近70年的岁月,都奉献给了祖国伟大的事业。

黄老把一生都献给了国家,却从未要求国家为自己做些什么。

他的办公室里没有空调,分房时挑了没人要的顶层,夏季室内温度经常达到39.5摄氏度,直至2005年,他才在家里装了一台空调。

上海交大校庆,黄旭华回去演讲,学校为已到90高龄的他准备了一把椅子,黄旭华一上台毅然推开了椅子,全程站着完成了演讲,全场所有人无一不为他感到动容。

在《开讲啦》的节目上,黄老去讲了一段话,撒贝宁说:是他听过最震撼、最让人心情久久无法平静的演讲。

甚至在人民大会堂上面,我们的领导人挪开前排的椅子,邀请他坐到自己的身边。

他没有专车,研究所里最好的两辆小车是买了几年的“桑塔纳”,他甚至都没有手机,名片上只有一个座机号码。

这位掌握着最先进造艇技术的科研大师,活得太朴素了。

现在95岁的黄旭华依然精神矍铄,不仅每天坚持上班,为祖国新一代核潜艇建设建言献策、殚精竭虑,而且经常不辞辛劳、四处奔波,到校园、科研院做讲座,为国家人才的培养贡献余热。

有人问他,祖国是什么?

他这样回答:

“列宁说过的,要他一次把血流光,他就一次把血流光;

要他把血一滴一滴慢慢流,他愿意一滴一滴慢慢流。

一次流光,很伟大的举动,多少英雄豪杰都是这样。更关键的是,要你一滴一滴慢慢流,你能承受下去吗?

国家需要我一天一天慢慢流,那么好,我就一天一天慢慢流。”

有人曾打趣黄旭华,做核潜艇,真是一个不可告人的人生,黄旭华笑笑却坚定地说:这是我自己选择的。

2013年在感动中国的颁奖词是这样的: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

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黄旭华听后只简单说了一句话:我这一生没有虚度,奉献给国家、给核潜艇事业,此生无怨无悔。

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

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向黄老致敬!

来源 | 桌子的生活观

主编 | 刘蕊俊 王思思

(责任编辑 黄静蕾)

责任编辑 黄静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