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 | 他们在洪水退去的土地种出希望
连续四轮的“暴力梅”给湖北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暴雨的侵袭并没有浇灭全省人民抗洪的信心,各地受灾群众在抢险救灾的同时也加快了灾后重建的脚步,积极投入到生产自救和恢复的工作中。
如何抢在下一轮强降雨前减少鱼塘的存鱼量是大冶市东风农场养殖户张四清的“心病”。他所在的东风农场鱼池受灾面积已达1400亩,大量优质鱼滞销,存鱼量达到几十万斤。为减少渔民损失,大冶市总工会发出了购买“爱心鱼”的倡议,连日来,大冶市一些单位、部门涌跃购买爱心鱼。截至7月12日,大治市自购“爱心鱼”已达3万余斤,帮助渔民减少经济损失约12万元。
新洲区三店镇柳溪村出产的冬瓜、莴苣和土豆,是上海和江浙市场的抢手货,20多年来一直长盛不衰。正常年景,一小车冬瓜可以卖出三百多块钱,今年由于淹水,一小车只能卖到一百多块钱。暴雨引发洪水,不少外地客商,担心道路不通,已经停止采购了。
但种子、肥料、人工已经投入,总不能颗粒无收。菜农们把还没有烂掉的冬瓜抢上岸,希望能够挽回一些损失,等洪水完全退去,还可以改种补种其他蔬菜。
6月19日以来的连续几轮暴雨,黄梅县柳林乡道路损毁严重,截至7月8日,全乡损毁道路28961米,损毁桥梁12座,山体滑坡304处,冲毁塘堰47处7087米。当地党员群众不等不靠,在烈日酷暑下抢修水毁公路、恢复水毁路摆,抢修水毁林道,修复水库排洪道。
因为山体滑坡致使供水主管毁损严重,咸宁市咸安城区中断供水,温泉城区水压低下,共造成20万多居民没有水吃。咸宁消防官兵日夜送水,为居民解燃眉之急。同时,咸宁对滑坡进行清理,水务公司紧急抢修水管,今天下午五点,停水区域恢复供水。
截至今日,湖北省级储备已调拨28.9万斤救灾种子,用于救灾恢复生产。同时,湖北省农业厅一方面积极协调省级种子企业紧急备种达250万斤以上。另一方面,联系江西、湖南等省种子企业向湖北供种,种子数量可达200万斤以上。全省玉米种子、蔬菜种子市场供应充足,可以满足救灾改种需要。
截至7月10日,全省普通公路系统累计投入人力2.77万人次,投入救灾资金8180余万元,投入机械设备1.17万台套进行抢修保畅。除11处损毁较重的路段采取绕行其他路段保证通行外,其余路段大部分都已基本抢通。道路客运除了仍有灾情的地区有61个班次停班外,其他班线均已复班。
入梅以来湖北省遭遇暴雨“车轮战”,312个乡镇出现通信设备及线路损毁。经过三大运营商和铁塔公司干部职工全力抢修,截止 7月11日,全省通信网络未出现通信全阻乡镇,因灾受损基站已有96.5%恢复运行。
本次持续强降雨灾害期间,造成湖北省200万1603户次停电。灾害发生后,湖北省电力公司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投入应急抢修人员20355人次,全力开展供电抢修。截至11日早上7点,199万6808个用户已经恢复供电,供电恢复率达到99.8 %。
洪水冲垮了房屋,会有更多坚固的房屋立起来,洪水淹没了农田,秋收的季节依然会金黄一片。洪水阻塞了交通,和家人的距离却越来越近,灾后重建修筑的不仅是有形的实体,更是无形的信心和希望。
来源:长江云
(见习编辑 李小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