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戏码头|戏曲路上走得再曲折都是我的选择

湖北卫视  2019-09-05 09:19:37
分享到:

我们说起戏曲,大多数人可能想到的是公园里的咿咿呀呀,或者是剧院里的阳春白雪,又或是电视里的唯美声画……但是当载着厚重历史的戏曲遇到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又会有着更多的承载方式,比如说方兴未艾的网络直播。在这次全国大学生电视戏曲挑战赛中,来自河南周口的潘汉秋算是不折不扣的“直播小达人”。由于他坚持在直播平台上长期表演传播豫剧,潘汉秋现在俨然是个拥有20多万粉丝的时尚“网红”。

直播唱戏唤醒植物人

也许大家提起网红,想到的都是秀颜值的一些俊男靓女,但是咱们的潘汉秋靠的可不完全是颜值,在骨子里潘汉秋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小伙子,他在直播平台上唱戏完全是因为对戏曲的痴迷。在信息量爆炸的网络平台上,坚持做传统戏曲的直播内容,其实是件特别孤独特别枯燥的事情。说起为什么能坚持下来,潘汉秋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天,在像往常一样做直播时,潘汉秋收到了一个信息。这是一位来自河北的阿姨发来的,她激动地说:“汉秋,我每天都看你直播,听你唱豫剧。我特别喜欢听你唱戏。不仅我自己听,还会让我儿子听。现在他躺在床上不能动,我就把手机放他枕头边上。就是你哪天不直播,我也会把你的戏曲唱段播给儿子听。我总觉得我儿子一定能听见的。总有一天他会醒过来。但是今天,他真的醒了!感谢你!”潘汉秋看到信息后又感动又惊讶,仔细询问之后才知道阿姨的儿子是植物人,阿姨每天照顾儿子,听戏是她生活中唯一放松的方式,也是她跟儿子交流的方式。那一刻,潘汉秋第一次感受到戏曲竟有如此大的力量!传统戏曲的网络直播竟然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那时候,他就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唱戏坚持下去!

《抬花轿》启蒙戏曲之路

这次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选手人才济济,各具特色。有的是一副铁嗓惊天动地,比如赖兴华;有的是做功了得身段优美,比如刘锦鹏……但就如潘汉秋的导师杨俊勉励他的那样“就你那口唱,就能征服人!”潘汉秋一路都是清唱,就靠一条好嗓子生生在实力强大的选手中杀出一条血路,冲进全国16强的行列。舞台上光芒璀璨的潘汉秋,其实背后也有很多的坎坷和心酸。说到自己爱戏学戏的经历,潘汉秋感慨万千,眼中隐隐有泪。

在潘汉秋的印象中,他第一次接触到戏曲是在一次庙会上。那时候的潘汉秋才三四岁的年纪,庙会上有各类杂耍、吆喝的小贩,热闹极了。小汉秋却被一个抬轿子的表演吸引住了,随着轿子一前一后、一上一下的节奏,前面的鼓乐也压着点吹打得特别动听。小汉秋心里跃跃欲试,缠着爸爸非要去坐坐那轿子。坐一次轿子是要收费的,尽管收费并不贵,爸爸还是拒绝了汉秋。对爸爸来说,家境并不宽裕,这些不必要的娱乐能免则免。而小汉秋却并不打算放弃,开始对爸爸软磨硬泡。耐不住儿子撒娇,爸爸终于同意让他去坐一次轿。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将近20年,潘汉秋回忆起当时坐轿的情形还是记忆犹新。他说那轿子一颠一颠的,感觉特别好。而当时的小汉秋却不知道,这次坐轿的经历,竟是为他日后唱豫剧旦角埋下了伏笔。

庙会过后,潘汉秋一直对那个鼓乐声念念不忘。有一回,爸爸带着小汉秋上街去,路过一家音像店,小汉秋就走不动路了。原来,音像店里面放的音乐就是庙会时小汉秋听到的鼓乐。小汉秋一直在音像店门口站着听,累了干脆就坐在台阶上听。爸爸看汉秋是真心喜欢,就带着汉秋买了那盘磁带。这盘启蒙的磁带里,录制的就是豫剧名家宋桂玲的《抬花轿》。

拿到磁带后,小汉秋欣喜若狂,都忘了家里根本没有录音机这回事。不过这并没有难倒小汉秋,他知道姑姑家有一个,于是回家就找姑姑借了录音机来听。这一听就停不下来。每天,小汉秋都要听,而且每天都要开到最大音量听,反复听。以至于到现在潘汉秋都记得磁带正反面的每一首曲目名称。听多了,汉秋也会跟着唱。就是这盘磁带,在潘汉秋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一颗戏曲的种子,慢慢开始滋生。

模仿是许多歌手从业余走向专业的必经过程,对戏曲爱好者来说也一样。模仿时间长了,潘汉秋也开始唱得有模有样了。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就成了班上的小红人。学校的老师也成了他的粉丝。经常在课间或者自由活动的时候,老师就会悄悄把潘汉秋叫到办公室,跟其他班的老师围坐一团。“潘汉秋,给俺唱段戏吧”,老师对潘汉秋说。每当这个时候,潘汉秋就会特别高兴、特别自豪地唱上一曲。

看过这次“大学生电视戏曲挑战赛”的朋友都知道,潘汉秋的嗓子是他的得力武器。这么好的嗓音条件,潘汉秋笑称说得益于妈妈。因为妈妈喜欢唱歌,嗓子也特别好,有时候自己不听话,妈妈在家吼一嗓子,半个村儿都能听见。其实就在那时,潘汉秋的父母也留意到了儿子的唱戏天赋。潘汉秋自己也曾求着爸妈,想上戏曲学校。不过那时汉秋太小,戏曲学校招收的孩子必须满足年龄,有一定独立生活能力才行。于是,潘汉秋学戏的事就这样搁浅了。而不久,父母同时离家外出打工,让小汉秋的学戏之路从此搁置。

然而,学戏之路的半途夭折却并没有让潘汉秋放弃戏曲,学戏唱戏的念头在他的心头反而越来越强烈。就在几年之后,潘汉秋再次与戏曲结缘,他也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

辍学学戏尝尽心酸

如果说小时候的庙会是让潘汉秋喜欢上了戏曲,那么读高一时的一次戏曲比赛则是让潘汉秋第一次下决心要走戏曲这条路。

那时,县里的一个商场举办戏曲比赛,潘汉秋便报了名。凭着一条好嗓子,潘汉秋顺利通过前几轮进入到决赛。在决赛中,本来有望拿到冠军的潘汉秋却因为阴差阳错败北而归。虽然没有拿到冠军,潘汉秋却收获了许多。虽然是第一次登上舞台表演,台下观众的叫好和鼓掌让潘汉秋充满了自信。在这次比赛中,最大的收获来源于一位省里的豫剧名家,她在看了表演之后非常肯定和欣赏潘汉秋,这让潘汉秋内心充满了信心和力量。那颗幼年时期就种下的戏曲种子犹如得到春雨滋润开始迅速发芽、生长。

到高二时,学习的压力和对未来的彷徨让潘汉秋反复思量之后,最终决定辍学。从高中辍学后,他没有过早踏入社会,而是来到了洛阳一所艺术学校,他希望在这里得到专业的戏曲学习。在这所艺术学校,幸运的汉秋遇到了赏识他的老师,教他唱戏,并从那时确定了现在的表演风格。潘汉秋一米八几的小伙子,唱的却是旦角,所以老师一开始就给潘汉秋立下规矩:那就是,男生唱旦角一定要落落大方,不能扭捏,否则不如不学。当时,学校有许多演出机会,但几乎都是在农村表演。潘汉秋在这所艺术学校学习的三年,也常跟着下乡演出。由于条件艰苦,一年四季,无论是下雪的冬天,还是高温酷暑,他都和老师同学睡在戏台上。个中辛苦,潘汉秋用一句“可想而知”概括,不愿提及再多。对他来说,那是一段孤独的时光,一段艰苦的时光,也是快速成长的时光。

专业深造迎来蝶变

在洛阳的艺术学校一晃就是3年。有一次,潘汉秋有机会来到北京演出。在北京,他遇到了一个学姐,一番对话让他的人生再一次发生转折。

这位学姐也曾经在洛阳的那所艺术学校学习,学姐了解到潘汉秋的学习生活后,便劝说潘汉秋到更高的学府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锻炼。经过3年的磨砺,潘汉秋已经不再固执倔强,学姐的劝告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

回到河南后,潘汉秋便下定决心参加高考。他拿出自己学戏的劲儿,把自己整天关在房间学习文化课。功夫不负有心人,潘汉秋终于顺利考上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音乐剧、歌剧专业,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潘汉秋说,这个专业是民族、戏曲、美声三合一。为了让戏曲唱得更好听,更有质感,他会从民族和美声中吸取营养。有了更多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声乐的系统学习,潘汉秋的戏唱得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有韵味。

此次来到《戏码头》参加“全国大学生电视戏曲挑战赛”,他的第一轮表演就给几位导师留下来深刻印象。在选择导师时,他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就选择了杨俊作为自己的导师。谈到自己的选择,这个一米八几的大小伙显得有点羞涩,他说自己非常喜欢杨俊导师,觉得她特别厉害,而看到杨俊导师的时候,感觉有一种妈妈的感觉,这种感觉很温暖。

对其他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参赛者,潘汉秋称赞大家都非常厉害,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闪光点,而自己的优势在于塑造人物,所以自己也会经常琢磨唱腔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这也许会帮助自己走的更远。

豫剧的六大名旦“常程崔马阎桑”,潘汉秋是都能唱,在前两轮晋级舞台上,他分别为大家展示了崔兰田崔派的《秦香莲·三江水》和常香玉常派的《花木兰·羞答答》,他跟同乡小伙儿鲍誉可以说在《戏码头》刮起了一阵“豫剧旋风”。

在上周“全国大学生电视戏曲挑战赛”的“杨家将”和“凤裘凰”战队对决之中,潘汉秋再次给我们清唱了一曲悲壮凄凉的《秦雪梅·吊孝》,这出经典的豫剧青衣戏,在缺少扮相的视觉冲击下,他却凭借男生难度极高的唱腔,将女生唱得异常缠绵、嘹亮、动情,但是面对浙江大学周瑶的强力冲击,潘汉秋还是遗憾的止步全国16强,告别了《戏码头》的舞台。

谈到对未来的计划,潘汉秋希望自己以后能够从事戏曲教育工作,将豫剧、将中国戏曲在更多更年轻的群体中传承和传播下去,我们祝福他能如愿以偿,中国戏曲薪火相传!

  来源:湖北卫视

(责任编辑:郭小涵  审核:蒋艳)

责任编辑 郭小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