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马岭村振兴记|马岭村的“幸福股份”

长江云  2019-08-21 21:53:00
分享到:

美丽的富水河从湖北省京山市境内大洪山南麓逶迤而下,向东南经绿林、过宋河,在罗店镇马岭村旁转了一个小弯。这里的村民世代以种植水稻为主,生活过得并不富裕。2012年至今的7年里,村集体经济从负债90多万元到年盈利3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从5000多元增长到3万多元,村庄环境由破败凋敝变得美丽宜居,马岭村华丽转身的关键是什么?

2012年正月十五刚过,马岭村召开村民大会,决定响应张立等九位回乡能人的号召,把各家土地交出来,成立股份公司,由公司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公司雇农民、上班拿工资、年底有分红。现在,这家公司的名字叫“京山马嘉领农业科贸有限公司”。“

只有让农民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让它产生效益,才有可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马岭村党支部书记、马嘉领农业科贸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立如是说。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怎样才能让农民心甘情愿地把自家土地交给公司?张立说,不让农民吃亏是最重要的原则。从一亩地作价1000元入股,到最后一亩地折算10000元入股,这个账反复算了多遍,真金白银让利于民才能让老百姓安心、放心。“

入股后可以享受两个好处:第一,公司按照比例分红,最低不低于投资额的百分之五,最高不高于投资额的百分之十;第二,村民到60周岁的时候到我们休养所免费休养。”张立介绍。

2012年,包括张立在内的9位在外创业成功的马岭人出资700多万元,二组71户村民以350多亩承包地自愿入股,成立马嘉领农业科贸有限公司。靠着这些股本金,马岭村的整村改造工程开始启动。他们从武汉请来设计师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按抗八级地震标准施工,户型分为独栋别墅、联排别墅与单元房。

8个月时间,22栋独栋别墅、2200平米的休养所拔地而起。2013年春节,村民都搬到了新房子里过年。不到一年时间,古老的村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激励了村民入股的积极性。2015年,马岭村其他村组127户农户以1340亩土地经营权入股公司。175栋别墅、1200平方米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精彩亮相。马岭村219户村民目前已经有71户住进了独栋别墅、73户住进了联排别墅、30户住进居民楼。 

基础设施改造的同时,新的产业布局同步推进。以马嘉领农业科贸有限公司为平台,马岭村引进5家市场主体,合作投资开发村里的土地、山林、水面资源。祖祖辈辈只会种水稻的村民们,如今种起了绣球花、山苦瓜、紫苏,养起甲鱼、湖羊等“稀罕物”和“值钱货”。

五组村民庞桂云正在喂羊,种地顾家两不误,喂羊的工作又多了一笔收入。说起这些,庞桂云笑得合不拢嘴:“做了一两年,主要是喂草、喂奶,一个月工资2500元。” 

马岭村“别墅式”羊舍干净明亮,闻不到一丝异味,看不到一只苍蝇。标准化羊舍上层养羊、底层发酵池收集羊粪产生沼气,沼气废渣又用来种菜、种田、种树。3000只湖羊在这里有专人照料,半年后出栏就是100多万元收入。

作为乡村旅游产业的配套设施,村里的生态作为乡村旅游产业的配套设施,村里的生态餐厅已经成为十里八乡公认的豪华餐厅。餐厅老板梅德红在襄阳创业多年,下一步准备扎根马岭大展拳脚。“周围的村民办喜事,需要宴请酒席,周围的环境都没这里好,他们肯定要选择我们这里。”她告诉记者。

晚饭过后,燥热渐消。村民们纷纷走出自家的洋房,到堰塘边的休闲走廓上纳凉、锻炼。大伙儿摇着蒲扇,聊着家常,你尝一下我家的香瓜,我吃几口你家的西瓜...... 看到这样的情景,马岭村的“当家人”张立心里眉梢都是甜的。

当记者问道:“张书记,您觉得‘马岭模式’可复制吗?”他自豪地回答:“可复制啊,跟群众打交道,领头人也好、村干部也好,肯定有酸甜苦辣。这些和当初咱们共产党人成立新中国的时候相比,是小巫见大巫呢,我们只是播撒汗水和心血而已。现在,我们国家政策很支持,也得到了群众拥护,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不论什么工作都能做好” 。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洪燕、金若晗、吴燕、王超、孙应繁)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