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年龄相隔半世纪老少作家同获茅盾文学奖

  2019-08-17 22:10:37
分享到:

2019年8月16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梁晓声的《人世间》、徐怀中的《牵风记》、徐则臣的《北上》、陈彦的《主角》、李洱的《应物兄》五部作品上榜。

本次获得茅奖的作家中,以九旬高龄的作家徐怀中年纪最长,而生于1978年的徐则臣年龄最小,徐则臣也是第一位获得茅奖的70后作家。

曲水流觞,终于找到出口,九旬徐怀中晚年放开手脚完成最后一记。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后,中国作家网总编辑刘秀娟给徐怀中老人打电话时,他已经从《牵风记》一书的编辑胡玉萍那里得知了获奖消息。“我很高兴,没有想过还能获奖。”徐怀中老人说。

徐怀中老人获奖后的回应,发布在中国作家网上。出版《牵风记》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宣传负责人表示,因为老人年纪太大了,不方便接受采访。但关于《牵风记》,徐怀中老人把想说的话在新书发布会上都说过。

楚天都市报记者16日从武汉卓尔书店买到了一本《牵风记》。因为茅奖太受关注,书店专门设立了“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的专门展台陈列。《牵风记》的腰封上写着“九旬高龄,以国风式的书写,再续五十余年前未竟之作”,扉页上写着“献给我的妻子于增湘”。

徐怀中1929年生于河北峰峰矿区,原名许怀中,12岁到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学校念书,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从文工团团员到将军部长,著有长篇小说《我们播种爱情》,中篇小说《地上的长虹》,电影文学剧本《无情的情人》,长篇纪实文学《底色》等。《西线轶事》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底色》获鲁迅文学奖。

早在1962年,徐怀中便开始创作这部小说,断断续续写了20万字左右。但是在特殊历史环境下,他又亲手烧毁了书稿。回想起来,徐怀中觉得这几十年的停顿反而成就了这部小说另外的面貌。“如果那时候写了,它只不过就是很一般的一本写战争的书。”重写这部小说时,徐怀中的艺术观念有了明显的改变,那就是重新回到文学艺术本身的规律。“曲水流觞,绕了几十年,我终于找到了出口,但已经很晚了。”

“到了晚年,我想我应该放开手脚来完成我最后的一记。”徐怀中的《牵风记》,不是正面去反映这场战争,而是写了战争中一个旅长、旅长的警卫员、旅长的参谋和一匹马的故事。他坦承,《牵风记》包含了他自己的感情,更是那一代革命文艺战士的纯净与美好所成就的浪漫。

大水汤汤,溯流北上。70后徐则臣曾经好长时间被喊成“余则成”。

本次获奖作家中最年轻的是70后作家徐则臣,现为《人民文学》副主编。他197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如果大雪封门》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2014年凭借《耶路撒冷》获得老舍文学奖,并且在2015年提名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16年《耶路撒冷》获得首届海峡两岸新锐作家好书奖。如今凭借《北上》一举摘得茅奖,徐则臣如其书中所写:“大水汤汤,溯流北上”。

徐则臣曾经在媒体采访中谈及《北上》的写作,源自于他的个人经验,他自述:“我初中时住校,校门前是江苏最大的一条人工运河,石安运河,一大早河面上水汽氤氲,河水暖人。后来在淮安生活过几年,每天在穿城而过的大运河两岸穿梭,一天看一点,聚沙成塔,对运河也知道了不少。在1797公里的大运河上,淮安素有运河之都的美誉。不惟自隋以降,一千多年里漕运的衙门陆续设置此处。因为对运河淮安段的见识与理解,成就了我的运河之缘。二十年来,绵延千里的大运河成了我小说写作不可或缺的背景。我决意这一次倾囊而出,把大运河作为主角推到小说的前台来,就有了耗时四年的《北上》的写作。”

《北上》的编辑陈玉成从去年八月底开始编辑《北上》这本书,持续了三个月,十一月底推出这本书,之后断断续续的新书发布会上,徐则臣坐在一众评论家中间,接受着大家的夸赞或者意见,显得非常腼腆。

楚天都市报记者16日下午多次试图联系徐则臣电话采访,电话均无人接听。来自上海媒体的消息显示:“茅盾文学奖公布时,徐则臣正在上海书展中心活动区为新作《从一个蛋开始》签售,有读者当面祝贺他获得茅盾文学奖,他微笑表示谢谢。”

恰巧此前一周,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电视剧《潜伏》原著作者龙一时,得知了一段关于徐则臣的文坛轶事。

龙一回忆,2005年 11月,他在河北吴桥采风的时候,同行的有徐则臣,那个时候徐则臣刚刚从北大研究生毕业,是《人民文学》的编辑,徐则臣就跟他说,如果有稿子请给他。龙一回家就开始写《潜伏》的故事。给人物取名的时候,感觉哪个名字都不好使,得像地下党的名字,最后他思来想去,把编辑徐则臣的名字,拆开变了一下,变成了“余则成”。“小说名字原来不叫《潜伏》,是徐则臣问我要不要改一个名字叫《潜伏》,我一听,醍醐灌顶,太好了。”

徐则臣也曾说过,《潜伏》播出之后,别人一听他的名字,就觉得很熟悉。他经常被别人喊作“余则成”,经常有人来杂志社找他,问“余则成在哪?办公室在哪?”

8月16日,茅盾文学奖一公布,“徐则臣”这个名字马上就被大家记住了,估计再也不会混淆了。

  来源:楚天都市报 记者:徐颖

(责任编辑:张滨)

责任编辑 黄斌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