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视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十堰郧西:永不褪色的“红色传单”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是当年红二十五军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在这里,红二十五军壮大力量,之后率先进入陕北,接应中央红军。在郧西县,一份当年留下的传单,将我们带回到那个艰难的岁月。
记者 杨慧华:这张传单是由当年红二十五军政治部1934年12月份印发,没有一句晦涩难懂的语言,句句都是大白话,它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当地的老百姓,红军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这张85年前红军宣传的传单,是郧西湖北口回族乡虎头岩村村民李玉才一家历经艰辛保存下来的。1935年,鄂豫陕省委在郧西县召开第20次常委会议,提出“大量地扩大红军,建立地方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战略目标,李玉才也是从这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李玉才的孙子 李登科:他看到红军不但是写的那样,还是这样做的,我爷爷就很信任红军的。
四个月后,李玉才被组织任命为特务班副班长,负责收集情报的地下工作。1935年5月,红二十五军准备西征北上后,李玉才决定把这份红军传单交由妻子保管。但没想到,很快国民党反动派就找上了门。
李玉才的孙子 李登科:把我奶奶用草绳五花大绑地绑起来 ,多次殴打,用锥子在身上、腿上戳、捅,然后就把火钳放到火里面烧得滚烫滚烫地在身上烙,我奶奶就坚信,不管怎么说,你把我打得再厉害,我就不给你拿。
当年在郧西,和李玉才一家一样义无反顾信任红军的老百姓还有很多。1935年,无田无地的村民丁敬礼为了反抗地主的压迫,参加了红军组织的“抗捐队”,担任宣传委员。为了把红军的主张告诉更多贫苦百姓,丁敬礼自编歌谣走家串户地传唱。
丁敬礼的孙子 丁祥根:他叮叮当当地一敲,到处都唱,把地主的土地给穷困农民一人分一点,自己的生活当家做主。
红军大部队北上后,国民党反动派全面封锁红军宣传,丁敬礼不幸被俘。
丁敬礼的孙子 丁祥根:就是在当时拷打的时候,他说,我坚持走红军的路线,你就是把我杀了,我还是要跟红军走。
跟着红军走,这份信念直到牺牲的那一刻,丁敬礼也没有改变。正是无数像丁敬礼这样的郧西人,用“红色传单”、革命歌谣传播红军的故事,革命的主张,使得红二十五军只用了7个月,就在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发展了地方游击师、抗捐军6000多人,更在当地群众心中留下生生不息的革命火种。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杨慧华 责任编辑 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