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红色大别山 长征精神薪火传 |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的“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湖北黄冈

长江云  2019-08-07 10:22:29
分享到:

“碧血丹心铸青史,风云际会大别山”。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别山爆发了黄麻起义等武装起义,创建了鄂豫皖苏区,诞生了走上长征的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的“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近日走进湖北黄冈。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一杆红旗飘在空中,红军队伍要扩充...”8月5日,暑热难耐,红安县长胜街74岁的老人李先英轻轻哼唱起这首《八月桂花遍地开》。时光荏苒80多载,旋律丝毫未变,却承载了几代人对发生在鄂豫皖苏区无数可歌可涕的故事的回忆。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从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近3000人的队伍中,只有7名女同志,他们被称为长征中的“七仙女”,戴觉敏便是其中一位。红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光荣院工会主席、戴觉敏侄孙戴福强说,过平汉铁路的时候,参谋长就要求几个女同志不能跟着部队走,因为部队危险,随时可能牺牲,就给了每个人八块大洋。她们当时就把八块大洋丢在地上,不愿意要八块大洋,愿意跟着部队,搞革命,不后退,甚至说不怕死。

长征开始没几天,戴觉敏便开始“打摆子”,高烧不退,浑身发抖。在河南东双河与柳林之间急行军时,她差点跌落深沟。困难在前,不后退,不怕死,她咬牙坚持。长征九个月,她们七人无微不至,救护伤员;每到一个地方,她们编新歌,演新戏,用文艺来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1935年9月,戴觉敏随红二十五军胜利到达陕北延川永坪镇,完成长征。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 铜锣一响,四十八万。 男将打仗,女将送饭。”一曲黄安谣见证了大别山那段风云际会的红色历史,1927年11月黄安、麻城两县3万农民自卫军发动起义,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载入史册;也见证了发生在鄂豫皖苏区的动人故事。

在李先念故居纪念园管理处,两枚银元发黑泛黄,诉说着李先念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1932年,时值第四次反“围剿”,李先念正在红安河口指挥战斗,没成想在战场看到了裹着小脚的母亲王氏。李先念故居纪念园管理处副主任、李先念侄孙陈春华说,“李先念母亲当时是小脚走了20多里山路,当时我们红四方面军在我们红安河口和国民党的军队打了一场恶仗。李先念当时发了脾气,他说母亲不该在这时候看他。当时目前看到儿子两眼通红,母亲走过去,把儿子的衣角牵了下。就悄悄离开了。”

等到战斗结束,李先念部队转移到七里坪修整时,突然发现口袋多了两块银元。而战场那次匆匆相见便成为母子间的诀别。直至弥留之际,李先念嘴里念叨的依然是母亲。

破家为国,李先念母亲如此,在黄麻起义策源地——麻城县乘马岗镇,另一位母亲为了红军舍弃了自己的骨肉。

在乘马岗中学的礼堂,学生正在排练一场话剧,讲述的是王树声大将早年在大别山的故事。当时,王树声带领红军在麻城打游击,遭遇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为掩护他脱险,一位叫周家姆的母亲让自己儿子假扮王树声,引开敌人。三天后,周家姆的儿子被杀,头颅悬挂在县城。三年后,王树声才知道了这段往事。麻城市民政局退休干部史瑞林向记者讲述, “到了1931年,他就听说周家姆的儿子为了他被国民党杀害,他就专门看了周家姆。你为了掩护我,你的儿子振道被敌人杀害了。我就是你的儿子,我们红军都是你的儿子。周家姆说,我的丈夫你也知道牺牲了,大儿子也被敌人杀害了。二儿子也被杀害了。现在我有两个儿子,我交给你了王树声。这两个儿子跟了王树声以后打仗非常勇敢,但是最后一个牺牲在四川,一个牺牲在甘肃。”

鄂豫皖苏区群众前赴后继献身革命成就了中国第一将军县、第一将军乡的美誉。据当地党史部门介绍,从1932年到1949年,红安县共有14万人英勇献身,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达22552人。为铭记这段红色历史,黄安县改名为红安县。1929年至1932年,麻城共有7万多人参加红军,战争殉难人口14万。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王超  责任编辑 谢宝莹)

责任编辑 谢宝莹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