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大揭秘|祝新运是如何被导演选中的?

长江云  2019-07-16 16:00:41
分享到:

197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成立了以李俊为导演的摄制组,《闪闪的红星》作为八一厂的第一部故事片就此拉开了拍摄序幕。

导演李俊

一部儿童电影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演员的表演。这让挑选“潘冬子”的过程十分坎坷,副导演师伟在看过近百位孩子的照片和录像资料后,还是一无所获。

副导演 师伟

1973年劳动节,北京各个学校组织“五一”文艺汇演活动,师伟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她开始四处观看孩子们的演出。当时上小学三年级的祝新运引起了摄制组的注意,剧组感觉这个孩子的形象和气质都非常符合剧本中的“潘冬子”。

祝新运

祝新运,1963年10月出生在北京市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从事教育工作。他出生时正赶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召开,因此取名“新运”。 时年11岁的祝新运,长得浓眉大眼、机灵可爱,由于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看上去非常乖巧听话,很符合剧中人物的形象。

师伟把祝新运带到导演李俊的面前,请导演最后拍板。摄制组领导让祝新运表演节目,他开口便朗诵了一首儿歌《小蜡笔》:“小蜡笔,手中拿;小弟弟,会画画;红的画太阳, 黄的画葵花;棕的画土地, 绿的画庄稼;画出未来的新农民,建设我们的大中华!”

祝新运

祝新运边朗诵、边表演,惹得大家掌声不断。李俊看后,也觉得这个孩子正是他心目中的冬子形象,便当场定了下来。尽管这样,祝新运后来还是差一点没演成“潘冬子”,那究竟是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有人批判《闪闪的红星》有唯美主义倾向,特别是祝新运,认为他长得太漂亮,“机灵有余,朴素不够”吗,不像农民的孩子、不像红军的后代。但导演李俊马上进行反驳:“红军的后代为什么就不能有机灵的外表?”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上级有关部门最终同意了祝新运出演“潘冬子”这个决定。

电影剧照

剧本定稿了,演员也都到位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演怎么拍了。电影中,潘冬子和春伢子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而小演员们却都是从小就生活在大城市里,如何才能让他们演好剧中的形象呢?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大揭秘》。

《大揭秘》,是湖北卫视打造的讲述式揭秘类人文专题节目。旨在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另眼"去看大人物、大事件、大历史,带给观众一个个震撼的发现。

(责任编辑:郭小涵)


责任编辑 郭小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