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码头|燕赵声“慷慨悲歌,任侠尚气”
提起燕赵,眼前总是会浮现一幅画面:燕长城下,易水河边,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慷慨悲歌,任侠尚气”是燕赵文化重要的精神内涵,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万千儿女对燕赵文化心向往之。这种文化背景下孕育了燕赵人侠肝义胆、舍生取义的凛然正气,形成了燕赵人性情耿烈、古朴厚重的民风民俗,这种文化不同于中原、关陇风情,也不同于齐鲁、江南格调,重然诺、轻死生、只求知己,人生犹如长虹贯日,形成了燕赵文化独特的精神内质和美学范式。
慷慨悲歌是一种心理情结,它经过历史的积淀和演绎,逐步升华到一种民族性格,时常日久,就形成了燕赵儿女独特的审美情趣,而这种审美情趣也会自然而然地通过艺术形式展现出来。
河北梆子作为燕赵的家乡戏,是河北人的文化精神代表。它的唱腔高亢激昂、曲调跌宕起伏、时而直冲云霄、时而飞奔入海,让人听后耳热心酸、畅快淋漓、荡气回肠。河北梆子的表演程式规范讲究,在运用时奔放洋溢,形成了自己粗犷火爆、不尚蕴藉的独特表演风恪。2006年,河北梆子被列入了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戏码头》开播以来,天南海北众多的剧种在这个舞台上各显绝技、大放异彩,而河北梆子在其中也是熠熠生辉。
燕赵之地处于中原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接地带,是民族融合、文化冲突和交融的风口浪尖。宋元以来,燕赵大地饱受战乱之苦,游牧民族大举南下、牧马中原,遭到了燕赵儿女的誓死抵御。因此,民间反映宋、元、明三朝保家卫国的小说、戏曲颇多。
河北梆子有大量这种题材的传统剧目,其中以杨家将的故事最为典型。青年演员计晨演绎的《辕门斩子·见娘》,慷慨激昂处有似响遇行云的高亢奋越,婉转跌荡处如同山涧溪流的淙淙迴淌,腔和调缓,余韵悠长,尽显“直隶派老腔”神韵……
《辕门斩子》(计晨)
除了杨家将,还有文武小生丁云飞演绎的《长剑歌》, 表现南宋词人辛弃疾抗击元兵的英雄故事。这出戏里,燕赵儿女这种无所畏惧、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在河北梆子的舞台上洋溢着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
《长剑歌》(丁云飞)
这种英雄情结深深的融入在燕赵人的血脉之中,从古代一直到现代;这种民族豪情深深的铭刻在河北梆子的声腔之中,从都市到民间。门桂英演绎的《英雄母亲》 白文冠,抑扬顿挫的优美唱腔,真实饱满的人物形象,让这位英雄母亲更贴近生活、更有魅力……
《英雄母亲》(门桂英)
张秋玲演绎的《洪湖赤卫队》中英姿飒爽的韩英,高亢的声音带我们走进了那个芦荡火种的年代……
《洪湖赤卫队》(张秋玲)
王洪玲演绎的《北国佳人》中风骨傲然的刘喜奎,让我们见识了这位被周总理赞为“中国戏剧界的明珠”的一代名伶身上的高风亮节、民族大义……
《北国佳人》(王洪玲)
在描写社会主义建设的《龙江颂》中,范丽丽表现出了燕赵人的那种慷慨豪情,把我们带回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龙江颂》(范丽丽)
王英会演绎的新编历史剧《张居正》,塑造了一代良相张居正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形象,表现了张居正胸襟坦荡、坚韧不拔的性格,为社会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令人奋发图强的精神。
《张居正》(王英会)
戏曲来自于民间,对民生疾苦多有刻画。河北梆子里的苦情戏也很多,但它苦却不柔,而是悲中含壮。主人公虽处于底层弱势地位,但绝不向命运低头,绝不向邪恶屈服。这方面最典型的剧目莫过于《窦娥冤》,窦娥的那种不向邪恶妥协,高声指天骂地,痛诉冤情的悲怆,在青年演员孙娜的演绎中被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窦娥冤》(孙娜)
在《戏码头》的舞台上,河北梆子名家名段迭出,青年才俊闪耀。青年演员王硕演绎的《宋江杀惜》唱做并重,把宋江从害怕文书丢失的恐惧到后来被阎婆惜一步步逼向愤怒边缘,从而一刀结果阎婆惜性命的情节,刻画得栩栩如生。
《宋江杀惜》王硕
青年演员郝士超演绎的河北梆子《钟馗嫁妹》,精湛的技艺将人鬼两界的角色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集古典美与现代美于一身,那人鬼殊途、阴阳两隔的幽深意境,那丑陋扮相下掩不住的中华审美,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舞台呈现,赢得全场如雷掌声!
《钟馗嫁妹》(郝士超)
河北梆子的风采不仅在《戏码头》的名家身上,也在众多的青春学子中间。7月14日21点20分,《戏码头》栏目即将播出的“全国大学生电视戏曲挑战赛”的舞台上,我们听到了来自大学生的“河北梆子”青春之声。
大学生选手赖兴华
大学生选手刘子俊
当“河南梆子”改称“豫剧”,“山西梆子”改称“晋剧”,“山东梆子”改称“吕剧”之后,河北梆子依然坚守着“梆子”这个传统名称,燕赵人古朴厚重的民风可见一斑。河北梆子融合了燕赵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审美情趣等诸多因素,成为了传播弘扬燕赵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了戏曲舞台上璀璨夺目的艺术明珠。希望《戏码头》的舞台上能见到更多的河北梆子艺术家们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彩作品!
来源:HBTV戏码头微信公众号
(编辑:郭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