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手记 | 黑夜里 我们淌水前行
6月30日起,一场暴风雨席卷荆楚大地,一时间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不少地方出现溃堤和内涝,武汉市黄陂区就是内涝十分严重的地区之一。
7月1日一大早,我和搭档周友源就来到了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鸭渔湖渔场。这里内涝严重,积水很快淹没了我们膝盖。当时天空中依然下着大雨,水势汹涌,但为了采访到核心区的救援情况,我们没有退缩,一直坚持在水中完成了采写工作。由于长时间站在雨水中,身上的衣服湿透了,我身穿的白色裙子也在雨水浸泡中整个染黄了。
但新闻从不停歇,记者永远在一线。
7月1日那天,七点多才下班回家的我们,在当晚十点半钟,又接到报料:新洲区举水河凤凰段出现70厘米溃口,附近多个村庄遭水淹。接到任务后,我主动请缨去新洲采访报道,当时我三岁大的女儿恋恋正在感冒,咳嗽得很厉害,当听到我晚上还要出去工作的消息时,她嚎啕大哭起来,为了能够顺利出门,我用我妈妈的手机,跟同样战斗在抗洪一线的老公打了电话,打开免提后,孩子久久不愿跟爸爸对话,我的心里也一直堵得慌。好在孩子在半分钟后说“爸爸,妈妈这么晚还要出去工作,我怕她被大灰狼吃了。”听到这句话,我顿时热泪盈眶,悄悄的关上门离开了家。当晚11点多钟,我们顺利出发前往新洲受灾地区。
7月2日凌晨一点,我和搭档周友源到达新洲区涂河村东河大桥附近,此时车辆由于底盘低等种种原因不能再前行,我们只好拎着摄像机步行前往现场。然而,刚下车不久,就碰到了一处很深的积水,水深达到膝盖位置,湍急的水流从左脚流向我们的右脚,我们穿的高筒雨鞋很快就进了水。更恐怖的是,那一带在暴雨后全部断了电,附近漆黑一片,行走起来不仅不方便,还充满了危险。我当时就在想,万一不小心走到堤边被冲走了该怎么办呢?在这危急时刻,我们两个人手挽手慢慢的、艰难的淌水前行。举步维艰的走过这2000米的距离后,我们又摸黑穿过了东河大桥,来到了另一处积水更为严重的路。在这里,所有的车辆和行人都不再前行,大量的消防车停留在这里运送救援物资。
哪里有现场,哪里就有新闻。凌晨一点半,我们就近完成了出镜和采访。随后,我们联系上了消防官兵,乘上了消防冲锋舟,到达了附近受灾村庄。我们目睹了消防官兵营救被困群众的全过程,在感动之余,我们用摄像机记录下了这些珍贵片段。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凌晨三点,我们又得知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张福好要赶赴新洲区另一处子堤漫堤路段——城北工业园指挥抗洪抢险。这样的机会我们绝不能放过,打着家属牌,我们蹭武汉消防余政委的专车赶到了城北工业园。此时,天空中再次下起了瓢泼大雨,而我们的伞早就丢在了采访车上。此时已经顾不了那么多,我们见缝插针出镜、做采访,并跟随消防部门的领导进入到了应急指挥部,这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来自空军预警学院的多名空军战士在往一辆辆大卡车上面装运沙袋。采访中我们得知,这些装运好的沙袋全部要运往抢险一线,由中部战区空军地空导弹某旅的120名官兵在漫堤处构筑堤防,而这些十分重要的信息,正是我们新闻人需要采访到的。
那边,凤凰镇被困居民的消息依然牵动着我们的心,凌晨四点,我们再次回到此前去过的东河大桥。这里依然下着瓢泼大雨,身上穿的好不容易不再滴水的衣服再次湿透了。夜晚,风大、雨急、蚊子多,但也不时传来好消息,陆陆续续有村民被消防官兵用冲锋舟营救出来。每一位获救者脸上都挂着笑容,每一位救援人员脸上也都挂着我分不清楚的汗水和雨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42岁的何先生,他在路上被水冲走,所幸的是抱住了一棵树,在树上呆了六小时后获救。获救后,他久久无法发出声音,此情此景让我永远难忘。我们已经顾不上拍摄了,在水中对他进行了长达半个小时的安抚。
救援!救援!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天也渐渐亮了起来。我们在雨中站了一夜,在雨中被蚊子咬了一夜,在雨中迎来了崭新的一天。我们一刻没有停下,拍下了大量的素材,用镜头记录下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瞬间。
直到7月2日八点,我们才离开了现场。顾不上吃早饭,顾不上身上已经湿透,顾不上双脚在水中浸泡一夜后泛白、脱皮,顾不上双腿上那十多个又红又痒的包包,回到单位,我们迅速开始写稿、剪辑,制作出了《汛情前线:新洲举水河堤坝突发溃口 受灾群众连夜转移》、《汛情前线:新洲一处子堤漫坝 连夜加筑防线》、《迎战暴风雨:21小时坚守 700消防官兵营救3600余人》等新闻作品。
两个白天加一个夜晚,30来个小时连轴转的工作,要说苦真的苦,要说累都是泪,但我们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在我们的记者生涯里,这种危难时刻,我想任何人都不会退缩,也不能退缩,我们必须奋勇前行!
作者:经视直播记者 张娜
(责任编辑 何潜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