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余张老照片为证,武汉人到底有多喜欢游泳!
武汉的天然游泳池——汉江,夏日傍晚吸引市民纷纷到此消暑玩水,蔚为壮观。邹幼勤摄于2000年
生在长江边,住在东湖畔,坐拥100多个湖泊的武汉人到底有多喜欢游泳?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从《运动武汉》周刊与2019武汉水上马拉松组委会联手推出的“泳动江城——武汉人亲水老照片征集活动”中找到答案。
2015年夏天,长江水漫上汉口江滩亲水平台,这里成为武汉人的戏水乐园。唐卓 摄
这次亲水老照片征集活动从5月8日开始,总共收到了320多张武汉人游泳、戏水或参加游泳比赛的照片,有些市民把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张照片发给了我们,也有的市民发来了多张难忘的戏水瞬间图片,青春美女叶青一人就给我们发来了数十张照片。
唐卓 摄
我们收到的这300多张照片,有拍摄于50年前武汉横渡长江的照片,有40多年前市民在长江和东湖游泳戏水的照片,也有近些年武汉市民在长江、汉江、东湖度夏的照片,甚至还有不会游泳的市民把以东湖或长江为背景的风景照也发给了我们。这些照片,把武汉人骨子里亲水爱水喜欢游泳的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唐卓 摄
目前,亲水老照片征集活动已经结束,我们邀请长江日报资深摄影师,评选出了30位优秀的投稿者。接下来,组委会将电话联系所有获奖者,请他们于6月1日到东湖参加水马嘉年华活动,并为他们颁奖,每位获奖者奖励一个水马完赛包,内装两张2019武汉网球公开赛门票,以及水马泳帽和胸牌等纪念品。
唐卓 摄
另外,组委会将选取获奖者的照片制作成照片墙,在水马嘉年华活动现场进行展示。每名获奖者还将收获组委会颁发的一张水马观摩证,凭此证可以进入6月2日的水马比赛现场观摩和拍摄比赛盛况。
亲水老照片征集获奖名单>>
李 立 李亚军 戴振林 杨 跃 李东辉 韩昶光 石 勇 邹幼勤 马 晶 刘爱君 方思勤 汤子舜 宋世安 宋怀顺 欧昌宏
贾银珠 贺佐珍 金 涛 叶 青 黄瑞强 朱德祥 唐 卓 李一鸣 吴素清 容乃生 郑德威 陈正东 闫宏生 董士俊 胡洪生
自豪,我是一名长江守望者
宋怀顺和队友一起训练
讲述人:宋怀顺
我生在长江边,长在长江边,夜夜都听到长江的浪涛声和轮船航行的鸣笛声,长江是我一辈子最好的朋友。
还在上小学时,老父亲就在江边教会了我们兄妹6个游泳的本领。现在我们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但我们大家庭聚会时经常选在东湖、长江边,有时还一起畅游江湖,别有一番乐趣。
2000年左右,武汉群众性冬泳活动进入新高潮,游泳团体如雨后春笋,我组建了文昌门冬泳队。第二年,我带队参与组建了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成为最初的16支冬泳队之一。这是一项光荣的使命,长江救援志愿队最初的108名勇士发出了“守望长江,以命搏命”的崇高誓言,从此,长江给了我生命新的意义,我知道肩上的担子很重——守望长江,守望生命。
2007年8月11日,我在大风大浪中发现了一名在江水中昏迷不醒时沉时浮的溺水者,我托着他的头从中华路码头水域一直坚持拖带到大堤口码头,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救援任务。2010年6月7日,我在刚组建的“武汉水上救援大队”安排的高考首日水上救援值守中,又成功地救起了一名落江者。
在我的影响下,我33岁的儿子宋振华也加入到了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成为文昌门救援基地最年轻的队员。他在汉口上班,常常横渡长江去上班,他说这样“既不堵车,又锻炼了身体”。
我的父亲是一位“老渡江”
贺佐珍父亲的渡江活动工作证
讲述人:贺佐珍
我家的照相本有好几大摞,每到家人团聚的时候,爸爸会把整理好的相册拿出来,大家一起分享。
爸爸年轻时候非常喜欢运动,从武汉体院毕业后,他当了一名中学体育老师。一天他正在青少年宫教学生上游泳课,有位记者在现场拍下了当时的情景,并刊登在了1972年8月9日《长江日报》的第四版,留下了他年轻时代的珍贵瞬间。
这次亲水征文,我翻开了爸爸从1970年开始,共参加5次横渡长江指挥部工作的照片。在武汉人的记忆里,7月16日是个有着特殊情结的日子。每年这个时候,来自各行各业的专业运动员和游泳爱好者,都会汇集在长江边,参加渡江活动。渡江节伴随着生活在武汉的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1970年,爸爸被学校推荐到江岸区的渡江指挥部,当时分配的工作是负责救护。没想到第一次参加就出了状况。当年的救护船是人工划的小木船,一条船上只有一个船家和一个组织者,其他的空位要留给被救助的人。由于爸爸全神贯注地指挥渡江的选手向长江大桥的第二个桥墩方向游,一不小心自己掉到了江里,救护船开张第一个人,没想到竟然是我爸爸,哈哈。
爸爸已经80多岁了,游泳这个他小时候保持下来的爱好,现在成了他养生的好方法。
头“顶”柳荫 “坐”在水中央
江中消暑的武汉人(摄于2012年)
讲述人:邹幼勤
我是一名自由摄影爱好者,多年的摄影经历让我发现,每年夏天武汉长江汛期,江水上涨的那些日子,才是武汉人亲近长江的最佳时机。
2012年7月骄阳似火的一天中午,我乘坐公交途经长江二桥时发现,在汉口江滩的江水中,有三个人“坐”在水中央,头“顶”柳荫,自在消暑。幸运的是,我下车重返汉口江滩时他们仍然在水中纳凉。他们是一个大人带着两个孩子,在江滩芦苇荡离江水有十来米的地方,三人坐在一条被江水漫过的石凳上,后面的柳树正好挡住了阳光,他们自在地踢着江水,水面划出一圈又一圈的波浪,画面美极了,我赶紧拍下了这幅画面。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游泳池多了,夏天像这样去江边消暑的人已经不多了。
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 高崇成 朱文秀
(责任编辑 唐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