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戏码头|彭青莲:楚剧声腔因她而美丽!

湖北卫视微信公众号  2019-05-27 11:17:28
分享到:

曾得到“唱腔优雅欲断魂”、“当今楚剧第一唱”、“关腔彭韵”等等美誉的楚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彭青莲,更是被誉为 “楚剧看家女”。表演上,她大气端庄,细腻稳健;声腔上,以科学的发声方法,探索出气声和真假声相融的演唱技巧,声腔韵味醇厚委婉、清新雅致、富有时代气息,受到了诸多戏迷的追捧。

少年入行,获奖无数

彭青莲与楚剧的缘分,从少时就开始了,再加上她的出生地正是楚剧的发祥地——武汉市黄陂区,走上楚剧这条路似乎是命中注定。小时候的彭青莲热爱唱京剧和民歌,小小年纪就很富有舞台表现力。13岁那年,楚剧团来学校招生,懵懵懂懂的她一开口就被老师看上,从此与楚剧相伴相生。依靠勤学苦练,她将一个个楚剧名段唱得出神入化。1986年,彭青莲甚至一边带着襁褓中的女儿,一边读书复习,如愿以偿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两年的学习,最大的收获是开阔了视野,明白了差距,增强了责任感。”

毕业后,彭青莲回到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她时常琢磨着创新,将高难表演技巧融入戏中,丰富楚剧的表演程式。1991年,彭青莲主演的《赵玉贞装疯》,获首届湖北省戏剧牡丹花奖,被誉为楚剧的“打神告庙”。她主演的《娘娘千岁》将小花旦和闺门旦融为一体,增强了行当的艺术张力,2004年获文化部第十一届文华表演奖。

同一年,彭青莲凭借折子戏专场《赶会》《双玉蝉》《逼休》,拿到了第二十届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被戏剧评论家称赞为演出了“忽娇、忽悲、忽刁的彭青莲”。

扎根基层,到农村和校园传播楚剧  

相比在大舞台上绽放着光芒,获奖无数的彭青莲更热衷于活跃在基层一线,她时常带着学生走进乡村、社区和校园。在她看来,楚剧源于乡村,楚剧的观众在基层。正是观众的喜爱,才使她在这个清贫而又艰辛的戏曲田园里坚守了下来。如今,她仍然会抽出时间活跃于舞台表演的一线,经常到农村、乡镇和社区演出,丰富当地百姓的业余生活,充实乡村百姓的精神食粮。

除了日常的排戏与教学工作,彭青莲一有时间就带着楚剧走进校园,不论是小学还是大学都有她的身影。很多人觉得作为戏曲名家的她大可不必亲临现场,但彭青莲却认为,只要能让更多人了解楚剧,了解中国的传统戏曲文化,就一定要尽一份力。“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定要继承下来,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注入一些时代气息,不进校园不了解年轻人的想法,创作不出好的作品,不深入基层,作品也不会有生命力。”

推陈出新,竭尽全力传承楚剧

“推陈出新”和“传承”是彭青莲经常挂在嘴边的两个词。彭青莲明白楚剧作为地方小剧种,在全国的影响范围十分有限,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楚剧,她曾经在迎接建党90周年之际将毛泽东经典诗词《咏梅》改编为楚剧唱段,既保留了原作的大气磅礴,又不失楚剧的细腻优雅,不仅加入了戏曲唱腔的韵味,还具有了时代美感,赢得了业界专家的一致好评。

2017年,彭青莲还专程在家乡黄陂举行了收徒仪式,这也是她第一次收徒。彭青莲说,看到80后、90后对楚剧这么感兴趣,她更加有信心了,同时也感觉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现在,她义务为青年演员担任老师,并在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担任名誉教授,为更多青年人普及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播撒艺术的种子。

彭青莲从艺40余年,主演大小剧目近百台,成功塑造众多舞台形象,又不遗余力地推广楚剧,传播戏曲文化。40余载对于历史长河来说只是白驹过隙的瞬间,但对于彭青莲而言,却是执着于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毕生追求。“楚剧声腔因她而美丽”,彭青莲担得起这句赞美!

来源:湖北卫视微信公众号

(编辑:郭小涵)

责任编辑 郭小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