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揭秘】《红色娘子军》中“琼花”的原型有三个:孤儿、童养媳、烈士!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中国第一部现代芭蕾舞剧,在中国具有特殊的影响力,是里程碑式的艺术作品。芭蕾舞剧从首演到现在将近3000场,是中国文化艺术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剧照
《红色娘子军》的故事是根据海南岛琼崖纵队娘子军的事迹改编的。他们的英勇事迹曾经鼓舞了几代人,也被多种艺术形式改编展现在舞台荧幕上。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就根据红色娘子军的故事,拍摄了电影《红色娘子军》。电影在全国放映时,创下了当年8亿人口有6亿人观看的盛况。
《红色娘子军》电影海报
影片中的“琼花”是椰林寨大地主南霸天家的女奴,祖辈受南霸天的压迫,她怀着世代的冤仇,一次次反抗、逃跑,一次次被抓回来,被打得遍体鳞伤,关入水牢。幸得装扮成华侨富商的红军干部洪常青和他手下的及时相救,她才保全性命。伤好后,吴琼花立志投身革命,如愿以偿成为一员娘子军战士。在严格训练和艰苦斗争的考验中,琼花不断成熟进步。那么,为什么红色娘子军的故事是如何诞生的呢?海南岛上真的有这样一直特殊的队伍吗?
编剧梁信
这部电影的编剧梁信,是广州中南军区创作研究室的专业作家。他1937年11岁时参军,是一位有几十年军龄的老战士。他曾回忆说,剧中主人公“吴琼花”并非凭空捏造,她由三方面的生活素材选择、集中、演变而成——三位女性“合成”一个“琼花”。
琼崖纵队红色娘子军
第一个“吴琼花”,是和梁信在一起工作过的几个女同志。她们以前分别是童养媳、丫头和孤儿院孤儿,都有着同样的奴隶命运,而且性格都很倔强。特别是那个当丫头的,曾先后逃跑过十几次,受过地主挖空心思设置的“金木水火土”五刑。当这些女同志讲到悲惨身世时异常怒火中烧,甚至不顾女儿家的羞涩,扯开衣服让梁信看身上的伤疤。从此,梁信的脑中便留下了一双双令人难忘的目光,剧中所描写的琼花那双火辣辣的大眼睛,以及她在娘子军连长面前扯开衣服露出伤痕的细节便取材于此。
琼崖纵队女战士为士兵包扎伤口
第二个“吴琼花”,是海南已故的女革命家刘秋菊。在人们的传说中,刘秋菊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她能飞檐走壁,双枪百步射敌眼。她在新婚之夜被敌人包围,眼看着自己爱人英勇就义。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仍引吭高歌,用歌声给同志们指示突围方向。梁信受此启迪,在剧中把吴琼花写成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琼崖纵队 女机枪手
那么,第三个“吴琼花”是谁呢?她是一位娘子军烈士,十岁被卖给陈家,定命给陈家一个大头儿子。两三年后,丈夫死了,她又被人按着头,跟公鸡拜了堂。从此,她明是少爷的未亡人,实是丫头。她受尽压迫,几次出逃,终于在十七岁那年,她跑出白区,参加了娘子军。
琼崖纵队娘子军战士
但是,她心里仇恨的怒火怎么都按捺不住。只要白天一提到陈团总,她夜里必定翻来覆去、瞪眼咬牙睡不着。好几次,她想藏枪偷跑,到陈家去报仇。最后,这位女战士在战斗中牺牲了。她生平虽没有留下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像这样爱憎分明的活生生小事却有许多,使梁信对她的痛苦遭遇和倔强性格印象深刻。
1950年4月海南解放 琼崖纵队与四野胜利会师
就这样,三个“吴琼花”合成一个主角, 按照琼花的成长为线索,于是,轰动影坛的《红色娘子军》的女战士们的雏型在梁信笔下诞生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大揭秘》。
《大揭秘》,是湖北卫视打造的讲述式揭秘类人文专题节目。旨在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另眼"去看大人物、大事件、大历史,带给观众一个个震撼的发现。
(责任编辑:涂玚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