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世界第三例、中国大陆第一例武大人民医院成功实施心脏移植+主动脉全弓移植联合手术

长江云  2019-03-26 18:23:10
分享到:

人间最美芳菲处,落英缤纷又一春。3月26日,成功创造了世界第三例、中国大陆第一例“心脏+主动脉全弓”联合移植奇迹的患者李先生和医护人员,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广场草坪联手种下一株“心生树”,共贺新生。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主动脉是血管的“主管道”,两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李先生同时罹患扩张型心肌病、主动脉窦瘤、马凡氏综合征,“发动机”和“主管道”随时可能停摆。半月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王志维教授团队耗时7小时,为李先生成功实施“原位心脏移植+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联合移植”联合术式,成功拯救生命。

据文献记录,这种手术在世界范围内仅做过两例。

李先生是陕西榆林一位农民。从2016年开始,他就发现自己活动后有气促的毛病,去年6月气促症状加重,而且还出现胸痛、胸闷,夜间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辗转陕西、北京等地多家大医院就医,均未得到有效救治。北京的医生推荐他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王志维教授处救治。

王志维介绍,李先生的病情异常复杂。他首先有严重的扩张型心肌病:正常人的心脏只有一个拳头大小,而李先生的心脏扩张到四个拳头那么大,几乎占满整个胸腔,同时还出现心力衰竭。此外,他体内负责运输血液的主动脉重度扩大:正常人只有2-3厘米,而他的居然高达8厘米。一般情况下,直径超过5厘米,破裂风险就很高了;而一旦破裂,根本没有抢救机会。

要想拯救生命,必须同时换掉心脏和主动脉。王志维介绍,心脏移植和主动脉同期移植手术极为少见,且手术复杂、难度高,手术医生需要同时具备高超的心脏移植技术和心脏大血管疾病手术技巧。

医院心血管外科团队精心筹划了缜密的救治计划。幸运的李先生仅入院一周,就等来了配型成功的器官供体。3月13日早上5点,李先生被护送进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手术室,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操作下,患者全身血液进入人工心肺机里进行氧合和降温,将血液从常规的37°左右,深度降温至25°。这一温度下可以延长器官耐受缺血的时间,最大可能减轻器官受到缺血缺氧导致的不可逆损伤。

在患者呼吸、心跳全部停止的情况下,王志维教授团队争分夺秒,仅用时19分钟,顺利完成了升主动脉、主动脉弓的移植。通常,这一手术操作需要30分钟。

随着新的心脏缓慢恢复搏动,血液重新开始在体内自主循环,手术台上所有的人都长舒了一口气。历时7个小时,中午12时左右,李先生安全返回病房。不到24小时,他就从昏迷中苏醒,并于14日6点拔除呼吸机。14日早8点,躺在病床上得知自己手术成功的李先生,紧握着王志维教授的手,淌下了热泪。中午12点,他开始自主进食。

术后的李先生恢复迅速,在逐一拔除体内各种引流管后,他能自主下床行走。看着病房外的樱花盛开、花红柳绿,李先生按捺不住重生的喜悦,多次向医护人员表达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心愿。

为满足他的心愿,3月26日,医院专门为李先生举行了“医患同栽‘心生树’”爱心活动。武汉大学副校长、人民医院院长唐其柱和心血管外科医护人员一起,陪同李先生在院内观赏樱花,并在院前的草坪上共同种下一株樱花树。

培土浇水后,李先生还亲手将印有“陕西 李彦山 2019.3.13 心生”的铭牌,挂到了“心生树”树上。

他说,自己有两个心愿,一个是下半年再来武汉,参加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的第二届“换心人运动会”,并参观在武汉举办的世界军运会。另一个,是每年春天都来武汉赏樱,照看自己栽下的这颗“心生树”,并期望看到更多的人,在树枝上挂上“新生”的铭牌。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刘雅婷 通讯员 邹亚琴 责任编辑 黄静蕾)

责任编辑 黄静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