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七军1800周年 襄阳决定在原址上再现古战场
三国时期,很多故事都发生在襄阳。其中水淹七军一战,让关羽威震华夏,直到今天,这场漂亮的战役仍被人们津津乐道。今年刚好是水淹七军1800周年,本市也决定在水淹七军原址再现水淹七军古战场。
文化学者陈家驹对三国历史颇有研究,让他最感兴趣是发生在襄阳的水淹七军一战。今年,水淹七军之战已有1800个年头,开春后,陈家驹多次到樊城牛首镇和高新区团山镇探访,寻找当年战争的遗迹。
“鳌战岗过去面积比较大,当时水淹七军,两军交战主要就在这里,而且当时两军交战非常惨烈。”水淹七军遗址探访者陈家驹说。
陈家驹介绍,水淹七军一战,关羽靠水取胜,说到水,就离不开牛首。樊城牛首,位于襄阳西北的汉江边,316国道穿镇而过,自古以来就是水旱码头,交通要塞。今年63岁的王崇义是镇上的文化人士,他根据史书记载和老人的回忆,在前不久绘制了历史上的牛首镇地图,古时的牛首仅街道就有七十二条。
王崇义说,牛首的来历有几个版本,但在民间传的最多的版本还是因为牛首靠近汉江边,街头巷尾种的都是柳树,从而取名柳首。
后来,柳首又出现了几个买卖耕牛的牛行,人们又把柳首改为牛首。陈家驹说,位于牛首镇以北的金鸡嘴就是水淹七军的发源地,这里不仅靠近汉江,过去的汉江古河道也变成了五堰二池,这就是当地有名的黄龙堰、普陀堰、白龙堰、黑龙堰、青龙堰以及莲花池和金牛池,公元219年8月,关羽就是利用五堰二池和汉江的水,打败了曹魏的七军。
史料记载,公元219年,关羽率大军从江陵驻地浩浩荡荡赶到襄阳,将镇守樊城的曹魏部队包围起来,樊城守将曹仁抵挡不住关羽军队的进攻,连连向曹操告急求援。曹操也认为襄阳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就任于禁为镇南将军,率七军增援。于禁和庞德的七军赶到襄阳后,关羽把部队调到高新区邓城一带,而于禁、庞德的部队驻扎在樊城牛首、高新区团山的罾口川、鏖战岗、余家岗和团山铺一带,两大部队在襄阳摆开阵势,一场恶战一触即发。一次,关羽从于禁屯兵的地方,悄然看到了战机。
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张靖说,团山这一片的地势比较低凹,并且它的西边就是汉江。
当年八月,襄阳阴雨连绵,汉江以及五堰二池已水满为患,关羽认为时机已到,命令部队从汉江拨开一个大口,汉江的水流进莲花池,顺着五堰二池奔向于禁驻军,罾口川、鏖战岗和余家岗顿时一片汪洋,于禁部队被洪水淹没。眼看全军覆没,于禁被迫向关羽投降,而庞德却顽强抵抗,被关羽当场斩掉。
(图片来自于网络)
陈家驹说,关羽斩了庞德以后,认为他是一员虎将,有骨气,就把他厚葬在鳌战岗的后面。
史料记载,水淹七军是关羽一生中最出彩的一战,此后不久,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取下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终战败而亡。
1800年过去了,水淹七军的故事至今让襄阳人津津乐道,当年的五堰二池大部分遗址都还保留完好,五堰二池之首的莲花池如今仍然种着一片莲藕。
陈家驹说,除了五堰二池,水淹七军中的罾口川、鏖战岗、余家岗等遗址依然存在,而且都取了名字,特别是关羽屯兵的村庄,也有个响亮的村名叫马棚,被关羽斩首的庞德墓就在马棚。
当地老人介绍,祖辈们代代相传,直到今天仍然认定庞德的墓就在马棚小学一带。村干部回忆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们平整土地时,在马棚学校下面挖出一个大墓,墓有两个大石门,后来村民将墓给回填了,盖成了马棚小学。除了村名、校名、地名,当地的几条公路也取名关羽路和鏖战岗路。
水淹七军之战如今已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典范战例,而水淹七军遗址,也引起旅游界的关注。三月八号,北京一家旅游公司和本市签约,决定投资八十亿元,在水淹七军遗址之一的牛首镇张营村、普陀村和卓营村,开发关圣古镇,打造水淹七军一系列三国文化。
樊城区牛首镇党委书记夏定阳说,目前区委政府已成立项目服务专班,主要任务是核心区域的迁村,土地清表,项目计划是八月份动工,花费两年的时间建设。
(责任编辑 刘小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