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脱贫,2019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这么说
关于脱贫,2019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这么说
报告中15次提到“脱贫”,6次提到“扶贫”。着墨颇多,体现了湖北省对于消除贫困的决心。“消除贫困是彪炳千秋的伟大功绩,我们要倾力冲刺、尽锐出战、务求必胜”。
1、年度减贫计划全面完成
报告这样写: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105.5万人脱贫,963个村出列,17个县有望摘帽,26.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发生率降至2.4%以下。
我们这样读:2018 年湖北省计划减贫 104.6 万人、出列 963 个贫困村、脱贫摘帽 17 个贫困县。全年年度目标圆满完成。
2、每个国家级贫困县都有电商扶贫试点
报告这样写:推动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坚持以硬的措施、硬作风啃硬骨头,全面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新增资金、项目、举措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电商扶贫试点实现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恩施“旅游+”扶贫模式入选联合国减贫案例。
我们这样读:过去一年,省、市州、非贫困县分别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 15%增列专项扶贫预算;各级财政当年清理回收可统筹使用的存量资金中 50%以上用于精准扶贫。2018 年,省和市县分别投入财政扶贫资金 32.84 亿元、103.63亿元,增幅分别达 15%、20%。
3、不让困难学生上不起学
报告这样写:资助家庭困难学生150万人次。
我们这样读:湖北全年落实困难学生资助资金40 亿元,资助学生 150 万人次。37 个贫困县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
报告这样写: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下足绣花功夫推进精准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实现90万人脱贫,800个村出列、17个县摘帽。
脱贫任务艰巨,如何做呢?报告给出了清晰的作战图。
1、四大片区 仍是脱贫重点区域
报告这样写:加大四大片区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重点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
我们这样读:湖北在原来每县每年扶持1000 万元的基础上,再追加 9000 万元,用于 9 个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对每个深度贫困村每年单列专项扶贫资金 20 万元。深度贫困地区转移支付补助占其财政总收入来源的 80%,远远高于全省转移支付平均水平。
2、缺什么补什么
报告这样写:统筹推进产业、健康、就业、教育、生态等扶贫,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
我们这样读: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湖北将瞄准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重点解决健康扶贫、饮水安全、住房安全、兜底保障、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中的问题。按照以岗定搬、以业定迁原则,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和转移就业工作,确保贫困搬迁家庭至少1个劳动力实现就业。
3、湖北将实施最严格的脱贫考核评估制度
报告这样写: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持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
我们这样读:湖北将一手抓消除绝对贫困成果巩固,一手抓扶持相对贫困的新机制。开展试点,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按照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要求,实行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成果,实现稳定脱贫。2019年,湖北将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落实约谈机制、会商机制、问题督查通报机制,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人民、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4、解决“插花贫困”问题
报告这样写:扎实推进非贫困县脱贫攻坚。大力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
我们这样读:全省非贫困县占全省有扶贫任务县的五分之三,非贫困县贫困村占全省贫困村的二分之一,非贫困县现有贫困人口占全省存量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非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地位作用不容忽视。坚持非贫困县与贫困县“脱贫政策一致、工作标准一致、工作力度一致、考核评估一致”的原则,坚持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帮扶举措,实施分年度分措施精准到人脱贫计划,确保2020年完成全省非贫困县788个存量贫困村出列、65.93万存量贫困人口脱贫的硬任务,确保非贫困县贫困人口与全省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5、解决贫困“夹心层”问题
报告这样写:对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尽快制定支持政策。
我们这样读:由于缺少政策支持,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的生活水平可能低于贫困户,容易挫伤其生活积极性。因此,湖北在确保贫困户获得政策支持以外,也正在积极对脱贫攻坚的“夹心层”进行产业扶贫,并给予其一定的政策或者物质支持。同时,加强相关的技能培训,提升其收入水平。
6、向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亮剑”
报告这样写: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我们这样读:湖北将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决查处违反“十不准”规定、不担当不作为等行为,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本文记者 王猛 编辑 苏逸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