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视 | 沿江看改革----咸宁篇 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小 精 灵”
长江云报道 《沿江看改革》今天我们来到咸宁。在40年改革开放过程中,咸宁一直在追寻让优良的自然禀赋,变成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方法。来听咸宁市委书记丁小强讲述的咸宁故事。
依托绿色资源 发展全域旅游
山青、水秀、竹翠、泉温,咸宁的绿和美,是咸宁人最值得骄傲的名片。
但拥有如此多美景的咸宁,却直到今年11月,都没有一家5A级景区。即使是咸宁人引以为傲的温泉,也没有实现其应有的旅游消费带动力。2017年,湖北游客人均消费849元,武汉市游客人均消费1075元,而咸宁,游客人均消费只有510元。
2017年,湖北游客人均消费849元,武汉市游客人均消费1075元,而咸宁,游客人均消费只有510元。
全域旅游突破口,就选在了5A景区的创建上。过去五年,咸宁市和赤壁市共投入6亿元,为赤壁古战场“整容”。就在上个月,赤壁三国古战场正式被授牌5A风景区。此外,咸宁还按照4A景区标准,规划建设了17个新景区。
特色产业要做NO.1
改革路上,咸宁的另一座富矿“农副产品”,也迎来新机遇。
以开放的心态盘活资源,咸宁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大放异彩。咸宁楠竹研发成的车厢底板,每月至少出口10货柜;嘉鱼产的野藕
一斤卖到15元,俏销全国;咸安的中华鸡汤小镇,凭一碗贺胜桥鸡汤,一年产值6个亿;崇阳小麻花年产量过6万吨,“搓”出了全国60%的市场;茶马古道起点赤壁赵李桥镇的黑茶,现在出口到1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打造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
而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工业领域,咸宁又该如何做好发展的考题呢?围绕省十一次党代会做出的战略决策,咸宁打响了率先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发令枪”。
下好生态支撑的硬功夫
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灵魂是“绿色”。“绿色”产业体系背后,需要生态保护体系的支撑。
今年初,咸宁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验收,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披露,咸宁生态城市竞争力排名全国第8位。
【编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
咸宁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不断通过开放倒逼自我改革创新,逐渐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绿色+特色”的发展之路,时代大潮奔腾不息,我们相信,一个在开放道路上不断改革的咸宁,必将书写出更完美的画卷。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谢珍 林如峰 郑杰 毛捷 责任编辑 罗晓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