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神农架林区文体新广事业发展成就综述
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神州大地从此奏响“春天的故事”。40年来,神农架林区抢抓发展机遇、深化改革,激情绘就了一幅“山乡巨变” 图。曾记得40年前,青扬河水静淌,岸边矮房错落、人烟稀少。40年后的今天,青扬河岸林区文体中心矗立,夜幕降临之时广场一片欢声笑语。河水有灵,她始终见证着林区的沧桑巨变;河水低语,她默默诉说着40年来林区文体新广事业的风雨历程。这40年,文体新广局紧紧围绕林区中心工作,深化“文化养心、体育养身”理念,精心绘制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服务网络,城乡群众精神层面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更好满足。
每年端午节,神农架都会在三闾书院举行颂读《离骚》、抛粽子等民间祭拜屈原活动
民风民俗文艺汇演
全国女子篮球锦标赛首次在神农架举办
湖北省多次在神农架举办滑雪比赛
举办环大九湖国际大学生自行车赛
举办首届神农架国际马拉松
世界民族之林神农架森林音乐会
夯实文体基础,扬帆起航谱鸿章
林区党委和政府加大文体事业投入,建成了神农架群艺馆、神农架自然博物馆、神农架图书馆、神农架体育馆、乡镇文化站、传奇神农印象中心,形成了 “四馆一站一中心”的场馆格局,文化服务项目不断健全,免费开放经费保障不断加强,年接待人次达到27万。以示范区创建为契机,致力于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把更多资源向基层倾斜,打造农村文化地标,构建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完成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六室一厅一站一广场”(办公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乒乓球室、棋牌书画室、国民体质监测室,排练厅,广电服务站,文体广场)建设和25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三室一场”(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乒乓球室,文体广场)标准化建设。
2013年全区67个村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建成农家书屋中心户2个,2016年建成中心农家书屋(三闾书院)试点1个,农家书屋延伸援建书屋13个,全区卫星数字书屋69个,人民数字阅读屏20处。仅2017年图书馆免费开放接待读者 24148 人次,外借图书 16000 册,流动服务28次。群艺馆免费开放惠及 11042 人次。各乡镇文化站平均接待10000 人次。综合文化站实行工作日、节假日免费开放,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 42 小时,公共电子阅览室为群众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时间每周不少于 50 小时。
利用综合性文化站和文化服务中心,建起文化服务阵地,让乡村社区居民吹拉弹唱有了阵地,娱乐健身有了场所,镇、村、社区有了居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归宿,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
树立文体品牌,文旅融合促发展
近年来,通过创新活化旅游业态,盘活旅游资源,厚植特色文化,讲好“神农架故事”,让旅游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把节会、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作为展示旅游形象、集聚人气、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举办全国女子篮球锦标赛、环大九湖自行车赛、国际马拉松(神马)、冰雪运动会、首届区运会、世界民族之林森林音乐节、文艺汇演等品牌活动和赛事,全面推进文化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
兼顾大众休闲与大众旅游,创新公共文化与旅游商业体合作方式,租用龙源广场和圣阳旗两处商家闲置商业场地4000平方米,建成攀岩、滑雪、自行车、少儿足球体验馆,瑜伽馆、健身馆、乒乓球馆、排练厅、室内广场舞广场等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场所。
鼓励公共文化服务成果旅游转化,在各大景区利用场所引进《榨油》《酿酒》《布贴画》《剪纸》手工制茶等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进驻景区,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将非遗传统文化项目引进研学、亲子游等课堂,开发一系列具有神农架特色的文创产品,成立“堂纺叠绣”生产性保护基地,助推神农架民间刺绣工艺进入文化旅游市场。
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旅游对象和内容,在旅游集散地开放印象中心、神农架自然博物馆、木鱼美术馆、官门山博物馆、大九湖湿地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和设施服务,打造木鱼香溪街特色文化产业园、大龙潭金丝猴文创孵化园。
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引领上新阶
坚持规划引领,建设1+2+N文旅融合制度体系。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巅峰智业、上海上业公司等相关智库机构合作,开展系统性、特色性、优势性、前瞻性课题研究和决策咨询。
形成以《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神办发〔2017〕37号)为龙头,《神农架林区文化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神农架林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规划》为两翼,《神农架林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神农架林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神农架林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研究——打造林区山区景区‘天人合一’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神农架林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绩效考核与运行机制研究》《神农架林区户外运动专项规划》《神农架林区冰雪运动专项规划》《神农架林区航空运动专项规划》《神农架林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神农架林区文化小康实现路径研究》《神农架林区非遗文化特色小镇建设研究》《神农架山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规划纲要》为骨干内容的空间格局。
开展多彩活动,文化惠民落实处
我们不断挖掘本地文化,通过打造文化品牌、开展文化活动、送文化下基层、免费开放文化场馆等有效途径,展现神农架多样的民俗风情以及传承与发展,获得了省级以上诸多荣誉。
《神农架古怪多》节目入围全省第十五届“楚天群星奖”决赛并获群星奖,并作为湖北省首届艺术节颁奖晚会参演节目进行了展演。我区选送的“民歌王”宋洛乡夏云昌参加全国原生态歌曲大奖赛入围决赛并获得优秀奖。成立“神农架艺术团”和“神农架堂戏、皮影戏剧团”, 配备流动图书车、流动舞台车、下谷堂戏舞台车各1台, 其带来的广场舞展演、堂戏皮影戏巡演等精品节目深受群众喜爱。
制定“一月一场演出、一月一场赛事、一村一场电影,一季一场展览,一季一本新书”的公共文化服务目标,每年开展文化活动都在40项以上,培育91支社会文化团体。构建地域文化活动品牌群,“龙腾狮跃闹元宵”、炎帝神农祭祀、孔子诞辰阅读等一系列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社会参与性和娱乐性的文化节庆活动,深受群众和游客的喜爱。举办神农架林区首届艺术节,促进城乡不同地域之间的互动,形成多层次、多门类、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格局。精品惠民演出影响广泛,连续两年举办“神农架世界民族之林森林音乐节”,引进《猫和老鼠》《雷雨》两场话剧和豫剧《婆媳冤家》,填补了我区艺术门类的欠缺。
繁荣文体市场,产业发展添活力
扎实推进全民健身六边工程。成立各类体育协会23个,各协会积极组织各类健身活动;建成送郎山体育公园1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4个、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项目1个、文体广场96个,体育馆、国民体质检测中心、彩票分中心、乡镇文化站等基础体育硬件设施基本齐备并全部免费开放;在全区举办各类体育健身讲座,为群众提供健身指导;年均组织各类大小型体育赛事30余项。
神农架体育产业呈现良性发展态势,逐步形成了以运营承办体育赛事活动、体育中介服务、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场馆服务、体育用品销售、场地设施建设等为经营内容的体育产业发展集群。共培育了46家体育产业公司。已成功举办神农架国际马拉松、环大九湖自行车挑战赛、汽车越野集结赛、大众冰雪运动会、山地徒步大赛等大型户外体育赛事40余项;成功开辟了野人五项户外特色线路,湖北神农架野人五项户外体验线路连续四届被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组委会评为“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精路线”。
着力打造登山、滑雪、攀岩、越野、漂流、自行车骑行、房车露营等户外运动;建成送郎山健身公园、巴桃园三车(自行车、摩托车、汽车)营地、官门山攀岩等20余处大型户外运动基地。
近年来,神农架将冬季体育与优质的冰雪资源充分结合起来,已建成4个滑雪场,成立4个滑雪运动学校,每年举办各类冰雪赛事,连续两届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冬季阳光体育大会并取得优异成绩。神农架将继续努力建设成为国家中部冰雪运动基地,南方“亚布力”,同时也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贡献湖北力量。
推动广电覆盖,发展福音响遍地
我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在这股改革发展的伟大浪潮中大胆革新、砥砺前行、取得了显著成就。先后完成了广播电视从差转到有线、无线、直播卫星综合覆盖的技术方式变革,节目信号实现了模拟到数字的转变,今后将实现标清到高清的升级。
2017年我区广播和电视节目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已达到85%和99.86%。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解决了未通达有线电视网络的边远农村地区群众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需求,目前共有用户5800余户。农村智能广播网(也称“村村响”工程)自2014年开始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现有区级播控机房1个,村广播室(或虚拟广播室)67个,安装终端设备142只,实现了对全区所有行政村的全覆盖。
建成林区新闻出版广电监管平台,平台整合了本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控、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广播电视广告节目监管等三项基本功能,可实现对林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和网络视听节目的实时监看。实施中央广播电视节目地面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在今年8月份已经在松柏镇送郎山无线发射台和木鱼镇猴子岭无线发射台建成开播,当地群众可用专用接收天线免费收看到12套中央电视节目。除此之外,还有新华镇、红坪镇、阳日镇和大九湖镇4个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正在建设中,预计在2018年完全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在全区将形成松柏、木鱼两个骨干台站和新华、红坪、阳日、大九湖4个补点台站,扩大受益群众覆盖面。
我区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每年流动放映场次804场,实现了每村每月1场的基本要求。除此外,在宋洛乡建有1座固定乡村数字影院,在新华、大九湖和下谷三个乡镇文化站各设有固定放映点1处,可满足群众经常性的观影需求。
来源:神农架林区文体新广局
(责任编辑 吴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