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见证四十年:从小岗村到乡村振兴,稻花香里看丰年

长江云  2018-12-17 23:01:29
分享到:


长江云报道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回首荆楚大地,农业发生了沧桑巨变,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系列报道《见证四十年》,从我们身边的故事,听改革开放的铿锵足音。

在正在襄阳举行的汉江流域农博会上,年轻女大学生赵青和她生产的东巩寨子米凭借高品质和有机品牌“火”了。这让赵青喜出望外,5年前,南漳县率先推出抵押权贷款,赵青利用贷款和丈夫一起扎根山村创办了东巩寨子米。赵青介绍到,“当时银行授信500万,我们贷了50万,做这个寨子米合作社。以前我们主要做大米种植,普通卖水稻。没想到创品牌。拿了这50万资金后,到东巩去尝试从普通种植转型做产品,做有机大米种植。”

这是农村土地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分置惠及百姓的典型例证。从四十年前小岗村签订“大包干”契约将土地承包到户开始,四十年来,农村改革从未停步。乡村成了全省发展最具活力的地方。在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每天都有大量资本来这里找“婆家”。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副总经理聂佩进告诉记者:“以前农村产权流动不起来,价值体现不出来。现在三权分置一个最核心的观点是放活土地经营权,流动起来,又能做抵押。一方面我们农民得到了租金收入,另一方面去做抵押,合作社或农业企业通过抵押获得了资金来支持他的发展。现在每年交易额都有几十亿。”

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放活以后,全省承包地流转面积已达2000多万亩。一片片耕地破除了昔日的条块分割,实现规模化经营。各种先进生产技术和品种集成化应用,农业加速迈向现代化。

虽是寒冬,监利县种粮大户毕利霞夫妇经营的合作社里,依然每天有不少人来订购农机服务。想想几年前当夫妇俩第一次用机械耕田插秧的情景时,毕丽霞说:“我们去插秧,老百姓就像看稀奇一样,很多人围着看,问这是什么东西。

几年过去,习惯了弯腰插秧、用牛耕地的人们渐渐爱上了农机服务。各种不同的农机具在农机补贴政策的刺激下在广袤的荆楚田野里大显身手。7800多个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应运而生,他们代耕代种代销,还能利用移动客户端为农户配方施肥打药灌溉。农业生产方式悄然转变。监利县黄歇口镇农办主任徐锡盛深有感触:“十年前我们机械化只处于初级阶段。真正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就是在他们的带领下,现在带动全镇11万亩耕地种植面积基本上全程机械化达到8万多亩。”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不仅农业生产方式在改变,农业经营方式也在与时俱进。轻点鼠标,身在大山深处,也能将农户的农产品卖到世界各地。李明攀就是其中之一。运用互联网,他创办的湖北谦益农业有限公司将农户大米畅销全国:“有9.8元一斤到13.8元一斤的大米,这个价格区间的大米销售最好。今年双十一做到了200多万。”

从分散的小生产到规模化生产,从牛耕人种到机耕机播,从提篮小卖到农产品电商,四十年来,农业农村正化茧成蝶,展翅欲飞。

(湖北之声记者 李丽 责任编辑 罗晓贤)


责任编辑 罗晓贤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