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花甲婆婆传承中华文化:巧手如梭织土布
图为:梭子在倪婆婆手中翻飞,线似光,光似线
图为:纺线最耗时,一天能纺三四两就很不错了
图为:手脚麻利地牵起500根经线,来回走动牵扯
图为:托起20公斤重的线滚架上织布机
图为:晾晒土布
图为:晾晒土布细线上钩,丝丝入扣
一块土布,看似平整简单,却饱含着织布人的智慧与辛劳,沉淀着深厚的文化。什么叫丝丝入扣、光阴如梭,织块布,你就了然了。
织布,至少有两千多年历史,孟母断机杼就是明证。
在鄂州市华容镇,就有一群婆婆仍传承着这两千年的传统文化——华容土布制作技艺被评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6岁的倪珍云就是代表人之一。
上周,记者来到倪婆婆家,她向记者全程展示织布过程。咱快进式先了解一下:摘棉、纺线、浆线、染色、插扣、梳布、上机织布、晾晒。“500根线为经,长15米的一块土布,得耗时10天。”倪婆婆细说道,织布最耗时的环节在纺线,一天能纺三四两就很不错了,纺线得花费8天时间,之后的环节虽多,但一双巧手的她一两天就能搞定。
“就像织毛衣一样,先要把线集中到一团。”说着,她手脚麻利地演示牵经线,共有500根线。
紧接着,将一根根线用钩子穿入像梳子一样的插扣中。“这就叫丝丝入扣,穿漏一个孔,就成破布了。”倪婆婆指导徒弟谢凤云细心操作。
之后,就要给这一缕缕线“梳头发”,理顺平整后,方能上织布机。“我这织布机,有一两百年历史了。”倪婆婆的手艺是她母亲教的,其母师从外婆,她年迈的母亲已有94岁,眼神很好,也现场演示了一番。
织布时,手飞梭,踩踏板,手脚并用,心领神会,“这就是心手相应。”倪婆婆笑着说。
唰唰唰!飞梭在倪婆婆手中飞来飞去,阳光洒在织布机上,光影中,线如光,光似线。“这就是光阴如梭啊!”手艺精巧的倪婆婆边演示,边向记者一一道出了织布工艺深藏的文化之根。
两千年的手艺,近两百岁的织布机,花甲婆婆,传承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好多年轻人都不愿学,觉得费时又不赚钱,但文化真的很重要!”倪婆婆收了俩徒弟,传统手艺有了传承,她也能心安了。
来源:楚天都市报 图:记者萧颢 文:记者陈希
(责任编辑 田思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