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北京首次为20位工艺美术大师“建档” 记录濒危技艺

北京青年报  2016-06-13 15:19:39
分享到:

20位70岁以上的工艺美术大师、十多种濒临失传的“老文化”……经过两年多的采集,一份时长3000多分钟的工艺美术大师口述历史档案日前在北京市档案馆初具雏形,这是北京首次为工艺美术大师“建档”,以此记录那些频临失传的老文化,为北京留住记忆。

根据北京工艺美术学会统计,目前北京共有244名工艺美术大师,其中4人已经离世。对于主要依靠师傅口口传授的传统工艺而言,一位大师的离世,很可能就意味着一项技艺的传承走到了悬崖边上,这些“老文化”很可能会就此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为了留住老北京记忆,避免“老文化”同大师一起消失,北京市档案馆2014年启动了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口述历史档案采集项目。截至2015年底,档案馆共采集20位工美大师的口述历史档案,形成了3000余分钟的高清视频素材。

接受采访的20位大师,年龄均在70岁以上,其中年龄90岁左右的有三位,分别是:双起翔、崔洁、费保龄。北京市档案馆征集处处长程建华说,启动口述历史采集是抱着“抢救性”的目的,由于条件所限,年龄较大、身体不太好的大师们成为优先采集的人群。此外,由于项目主要是为了给北京留下记忆,所以大师所涉及的行业以“燕京八绝”为主,另外加入了一些民俗方面的大师。

“以前一些类似的记录都是以某个行业为主体,以人为主体的记录我们是第一个。”程建华说,口述实录的采集主要集中在三方面:谱系,主要记录大师的从业经历,包括拜师学艺、技艺传承、行规等;技艺,主要是对大师技艺技法、作品的展示;创新,则主要突出大师对行业的贡献。

为了确保信息真实可靠,采集内容还与工美协会提供的大师背景资料做了对照。“大师的技艺体现了北京工艺美术行业中各项技艺的发展水平,我们希望通过录音录像的方式,把反映工美行业发展及大师发扬传承技艺的重要资料保存起来。”程建华说。

年事已高、身体欠佳是许多大师的生活现状,也是采集面临的最大难题。2014年档案馆曾联系了玉雕大师宋世义准备采访,然而大师突然住院令采访最终没有实现。年近九十高领的费保龄大师,每天只能在上午讲一个半小时。采访泥塑大师双起翔时,需要他的儿子在旁边帮着“翻译”。

“大师们虽然有些不善表达,但对传统技艺的热爱和执着特别让人感动。”程建华说,双起翔一说起泥塑,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费保龄大师则凭着对风筝艺术的“真”爱,最终把这项民间工艺带入了最高的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精湛的技艺与濒临失传的尴尬,为口述实录采集敲响了战鼓。

已经完成的首批口述实录成果,近期将以视频和图书的形式与公众见面,“我们想先听听行业的说法,再决定是否要继续做下去。”

来源:北京青年报 记者 赵婷婷 袁艺 摄

(见习编辑 陈思)

责任编辑 陈思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