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园博圆满闭幕 武汉园喜获五项奖
长江云报道 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于5月31日闭幕,市园林和林业局代表武汉市组织实施的武汉园,在本次园博会上喜获综合类大奖等五项殊荣。市园林和林业局副巡视员吴旻、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杨念东作为武汉市代表参加本次闭幕式并领奖。
郑州园博会于2017年9月29日开幕,开幕8个月来累计接待游客260万人次。武汉园所获奖项分别为综合类大奖、植物配置类大奖、设计类优秀奖、优质工程类优秀奖、建筑小品类优秀奖,其中“大奖”为该类型奖项中的最高奖。
郑州园博会武汉园是一座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园林作品,展园总建设面积2137平方米,在园区内大量运用具有武汉地域特色湿地景观设计,通过云梦泽水乡肌理、杉林景观、武昌鱼群主题雕塑、渔屋竹廊等景观小品,展现了长江的自然优美形态和鱼米之乡的富饶物产。展园的建设有力地展示了武汉社会经济建设和武汉城市文明,凸显了城市综合实力,弘扬了武汉历史文化底蕴,也展示了武汉市园林高标准的建设水平及城市形象。
武汉展园建设过程中,参建各方高度重视展园的建设品质,始终高标准要求每道工序,把好质量关,严格按图施工,严把每一道关,市园林和林业局和设计院领导多次赴郑州进行现场指导。特色展园营造时,例如“水纹理”特色驳岸等很多建设内容图集、标准,均无法找到参考。设计、施工单位通过反复验证,现场不断地调试曲线,最终呈现出最完美的驳岸线条。在探索武汉市的市树水杉如何移栽到干旱高温的郑州的技术时,园建公司大胆尝试新的方法,多措并举,在郑州地区干燥少雨的情况下,确保了水杉全部成活。
为体现武汉人的生态理念,园内不仅设计了生态湿地,还运用了海绵城市的建设手法。因园内水域较大,在施工时一方面通过物理方法,用环保设备促进水循环流动;另一方面采取生物措施,利用水生植物的自净作用,来净化水域。这样下雨时通过丰富的植被吸收雨水,顺着特殊处理地形流入池中蓄水,再通过无钢筋混凝土的池底慢慢向下渗水,在干旱的季节又可以将蓄存在水池中的水“释放”出来,灌溉植被。
郑州园博会闭幕后,武汉园将永久保留,市民可前往游览欣赏。
(湖北电视台综合频道记者朱春堂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林如峰 通讯员赵琴 责任编辑 彭云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