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家住长江边】这家距离长江岸线3.6公里的化工企业有话说……

湖北新闻  2018-04-21 21:04:17
分享到:

长江岸线一公里内“化工清零”,这是宜昌市对破解“化工围江”难题的决心。“清零”背后,134家化工企业该怎么办?宜昌提出,要打造宜都、枝江两个高标准专业化工园,那么,高标准专业化工园中,企业又会有什么改变?今天的记者蹲点调查,我们走进枝江化工园的龙头企业三宁化工。

每晚6点半播出的《湖北新闻》中推出特别策划——“家住长江边”。用记者蹲点调查、电视直播报道、全媒体呈现等多种方式,实地探访长江湖北段的生态之美、转型之变、发展之势。

智能系统:三宁的第一个“智”变

王林是三宁化工的操作工,如果物料在生产过程中温度、液位发生变化,他就要去拧手动阀门进行调节。然而,阀门的精度特别难掌握,误差累积起来,一年下来企业会损失几十万。

(换了我们的记者,根本拧不动)

阀门基本靠手,仪表基本靠抄,这种传统的化工工作流程正在发生改变。采访中,王林兴奋地拉着我们参观他的新岗位。

在这里,他只需要在控制室输入数字,整个生产线就能自动调整出最高效的运行状态,像智能手机一样一目了然。在企业的总控室,就连我们的记者,也能看出一点点门道。

比如,上面的波形图就是一个锅炉汽包水位的变化过程。我们可以看出 ,从1月14日智能控制系统投入使用后,波形图明显趋于平稳,这代表水位控制得更精准和稳定,生产得到了明显的优化。

工作流程变简单的背后,却有着一套复杂的智能系统。2017年,三宁投入2000万建设智能控制系统,5个厂房自动化投用率达99%,智能化水平处于全国同类企业前列。

设备的“智变”,带来产品的“质变”。现在三宁产品的主攻方向从传统农用化肥,扩展到高端化工新材料领域。智能系统投入的第一年就因提高生产效率而产生1200万利润。

转型升级:三宁的第二个“智”变

这片工程车川流不息的工地,在距离长江岸线3.6公里之外的枝江姚家港化工循环产业园内。这也是湖北三宁公司年产60万吨乙二醇转型升级项目的现场。

上个月开工的乙二醇转型升级项目,是三宁化工“智”变的又一次跳跃,简单地说,就是让工厂“聪明起来”。

智能化生产带来的效率提高,还不是化工企业转型的全部。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能,需要科技的力量。

在距离三宁化工300公里外的在湖北工业大学的绿色工艺与工程实验室,科研团队正在想办法让乙二醇生产中的边角料“废物再利用”。

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从中提取出一种化学原料,并用工艺制作出农民方便使用的颗粒状反施肥,这就是已经可以投入使用的产品了。

有了这项技术,三宁乙二醇转型升级项目每年产生的12700吨的边角料,就可以产生2.17亿的价值。“我们可以保证这种肥料的增产效果在15%到25%。”湖北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教授徐保明说。

记者观察:化痛为通靠“智”变

本文记者:邓新异

本文编辑:苏逸冰

本期主编:梁 意

(责任编辑 晓文)

责任编辑 吴晓文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