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祥赴红安看望慰问弃职捐髓志愿者郑松
长江云报道 2018年4月10日,桃花春水渌,晴光转绿苹。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中国第一将军县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全国道德模范、 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吴天祥,风尘仆仆专程到黄冈红安县红十字会看望慰问我省80后弃职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2岁女童的志愿者郑松。
当天,吴天祥在黄冈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会长梁少安的陪同下,参观了红安县红十字会。在会议室见到了被中央省市媒体聚焦报道的80后弃职捐髓挽救2岁女童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郑松(曾化名王斌)。
这一老一小相见彼此格外兴奋,现场气氛欢快融洽。吴天祥亲切的拉着郑松的手,询问他的身体恢复及生活情况。这是吴天祥和郑松的首次见面,但俨然已经成了友情笃厚的忘年之交。
吴天祥,1944年出生,首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获得者,一位用毕生的精力去践行“为人民服务”信念的年近古稀老人。
郑松是黄冈市红安县觅儿寺镇人,1989年出生,从18岁读大一第一次无偿献血开始,已累计无偿献血2000毫升、献血小板118次,累计221.5个治疗量,获得了两个全国无偿献血金奖,是湖北省首位无偿献血超过100次的捐髓志愿者。在今年3月份,为了挽救一名两岁患有重度地中海贫血女孩的生命,他因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毅然“违约”放弃了一份收入颇丰的工作。经过中国青年网、中国日报网、武汉晚报、人民日报、长江日报、北京电视台、东方卫视、湖北电视台、湖北经视、湖北新闻综合频道、武汉新闻、湖北新闻公共频道、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郑松被网友称赞为“最有诚信的80后”。中国青年网以“弃职捐髓”诠释大爱髓缘为题为郑松发了一篇评论。而“郑松弃职捐髓救2岁女童现象引领80后主流价值观”的议题随后在、社会、媒体引发了轰轰烈烈的大讨论。
在郑松超百次无偿献血、捐造血干细胞的影响和感召下,黄冈市和红安县学校的青年志愿者也积极行动起来,一股“无偿献血、加入中华骨髓库爱心接力”的热潮涌动在每位师生的心中。
吴天祥在报纸上读到郑松的报道,被年轻人的奉献热情深深打动,也深感欣慰。吴老决定到红安县亲自见郑松一面,并帮助他解决工作问题。当75岁的吴老见到29岁的郑松后,吴老向这个阳光小伙表达了由衷的敬佩,表示在他身上看到了红色革命老区年轻人艰苦朴素、见义勇为、乐于奉献的精神。
“我们不能让好人流血又流泪,我已经联系了好几个工作,目前暂时定了一个工作单位”,吴老握住郑松的手说道。当老一辈道德模范握住了新一辈“年轻好人”的手,共产党员为民服务、为民解忧的情怀,革命老区人坚守社会大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无声的传递与闪光。
吴天祥说:“社会上现在不少敬老孝亲的典型,应该致敬,但是说到底,这些都是天经地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郑松是为素不相识的人无私奉献,这不仅仅是优秀,它更是崇高!”
一个是40后,一个是80后;一个是党的优秀干部,一个是普通的80后,吴天祥和郑松在身份、地位上,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但是他们的精神实质却是共通的。吴天祥说,“我们干部都是人民的儿子,应该好好地为人民谋利益。因为从我们入党的那一天起,便肩负百姓的希望,接受了党的嘱托。”
郑松说:“我为自己有机会延续他人生命而感到幸运,没有什么比奉献更有意义!”
黄冈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会长梁少安表示:在年少的时候就深受吴老精神的感染,今天又再次被吴老所感动,被郑松所感动,吴老几十年如一日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郑松作为年轻人,积极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他们都是我们社会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湖北广电融媒体 记者 赵欢、通讯员 章晟 责任编辑 海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