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长阪忠骨唱义烈千秋——记当阳“非遗”传承人关章训

三峡日报  2018-04-09 15:05:27
分享到:

“海晏河清,国家昌盛。值此金秋时辰……共同致祭于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关圣大帝。”每年9月,海峡两岸关氏后裔、信众齐聚当阳关陵共祭关公。身为主祭官的关氏后代引领众人烧香叩头,文人骚客寻奇探幽,热闹非凡,经日不散,民间称之为“关陵庙会”。

初春时节,记者在当阳关陵附近的关姓村,见到了78岁高龄的“当阳关陵庙会”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关氏后裔关章训,老人目光炯炯、精神焕发,颇有关二爷的大将之风。

相沿成习祭关羽

据《关氏家乘》记载,关羽下葬之初,其孙关樾就在此为其守墓,进行祭祀活动。世人感关羽忠义神勇,常结伴前来敬香化纸,求其保佑,关陵祭祀活动也就愈演愈烈。

“我父亲是最后一任五经博士。”关章训告诉记者,旧时关陵内建有博士署,历任博士一般由关氏族人公举,经官方认可,大房长子世袭相承,称为五经博士。关陵共历十任博士,计200余年。

关章训隐约记得,从记事起就有关陵庙会,“很热闹,比过年还热闹!”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采莲船等民间绝活接连亮相。父亲作为博士兼传承人,对庙会祭祀仪式慎之又慎,提前许久就开始演习、排练,虔诚至极。

日军侵华时期,当阳关陵遭到严重毁坏,庙会活动中断多年。1991年,当阳关陵庙会恢复,关章训开始参加祭祀仪式。2013年,关章训正式开始主持庙会,担任主祭官,并联络组织荆州、潜江等地关氏家族前来当阳参加关陵庙会。

精彩纷呈闹庙会

祭祀是关陵庙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关陵庙会至今已举办多年,关章训对祭祀的一套流程早已烂熟于心,但每当祭祀仪式前几天,他依然会认真地排练、走场,不敢有一丝疏忽。

祭祀仪式共有十项:迎神、颂祝文、献供(五谷)、献帛、颂祭文、献供(瓜果)、撒五谷、彻馔、送神、行终献礼,这一套郑重且复杂的仪式需要关章训带领陪祭人员共同完成,对他年迈的身体无疑是一大挑战,“心里充实有劲儿,身体也就不觉得累了。”关章训乐呵呵地说道。

祭祀仪式当天,关章训为主祭官授衔并恭佩绶带。主、陪祭人员19人在祭台下蒲团后就位。执子者各就各位,各司其职。随后,祭祀仪式正式开始。

祭祀结束后,当阳杀故事表演、民间娱乐活动、民众许愿还愿、庙市等节目轮番上演,在这个盛大而隆重的节日里,参加活动的众人都可以寻找到快乐的方式和精神的寄托。

关氏英名永相传

如今,关章训老人已78岁高龄,如何将关陵庙会传承下去?

当阳乡民多为古代守陵军士后裔,诚信忠义一直是当地绵延不断的民情风尚。因此,关章训表示传承人并不局限于关氏后裔,他传带了赵成龙、祝光圣、薛军山等4个徒弟。2009年、2010年,关章训、赵成龙、祝光圣和熊先进、薛君山、席成亚、朱德炎先后被授予第五批、第六批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培养传承人,就是在延续关公的精神,这是关氏后人应该做也必须做的事。”关章训坦言,关公是集中华传统美德于一身的圣人,将当阳关陵庙会传承下去,中华文化精神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非遗’传承人代表着一种历史的记忆,一种文化的符号,他们担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当阳市文体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覃玉蓉说,各界应肩负起传承“非遗”的重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祖国的大地上发扬光大,在世界上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当阳关陵庙会简介

当阳关陵位于当阳城西,占地130亩,现有建筑1万平方米。公元219年,蜀汉大将关羽败走麦城,葬身躯于当阳章乡(现当阳关陵)。作为关羽的陵寝,其民间及官方祭祀活动逐渐形成,日益规范、盛大。后约定成俗,官方祭祀时间为“每岁春秋仲月及五月十三日致祭”。后一度中断。上

世纪90年代以来,已连续27年举办关陵秋祭大典,关陵庙会也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陵秋祭大典与关陵庙会,已成为全球华人祭拜关公、增进感情、促进合作、共赢未来的交流平台。

记者手记

听着关章训老人的讲述,记者既钦佩又感动。钦佩的是关章训的专业,感动的是关大爹的坚守。自古以来,当阳关陵庙会是信众们崇奉关公忠、义、仁、勇、信精神的重要仪式,价值不在于场面而在于它的精神。与具备实体的文物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难。像关陵庙会这种祭祀仪式的流传,离不开它的传承人。

随着社会发展,许多传统文化已成为历史的遗迹,但只要有“活”的传承人存在,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能传承下去。正如关章训谈起当阳庙会传承人时说:“只要是认同并热爱关氏精神的人,我就愿意教,真善美的东西,一定有人坚持传承下去。”

来源:三峡日报 记者:宋潇潇 通讯员:郑俊

(责任编辑:刘浪)

责任编辑 刘浪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