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大别山振兴开发在路上
长江云报道(湖北之声记者 高波 李丽)去年6月,国务院批复了《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要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发展。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呼吁,从各个方面加大对大别山振兴开发的支持力度。
老区要振兴,交通要先行。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驻鄂豫皖三省政协委员联名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大别山革命老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呼吁加快大别山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鄂豫皖三省“互联互通”一体化交通格局。全国政协委员黄利鸣说,“国家现在目前有很多的高铁建设项目,能不能把大别山区区域这一块纳入进去,比如说武汉到杭州的高铁这一块,如何将黄冈到黄梅的这一段能纳入到十三五规划和国家高铁建设的中长期规划里面去”。
建设大交通,打通大动脉,全国政协委员、武汉理工大学教授蒋惠园认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给大别山老区带来的是新的机遇。同时,蒋惠园也建议,保证“毛细血管”的畅通,方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大交通的带动作用,“交通一个是对内,一个是对外,对外的交通要打通对外的联系,还有一个内部之间要互相联系,比如县与县、镇与镇、村与村之间的联系,毛细血管。所以这个联系包括对内和对外的”。
交通是“血管”,大别山区,需要注入的,是更多新鲜的“血液”。理念、资金、项目、技术等等,大别山区不应是闭塞与贫困的代名词,而应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全国政协委员胡树华建议,大别山区还有一些有名的特色的经济作物,板栗啊、中草药啊,我们完全可以嫁接一些制造业的技术,互联网的体系、信息化的手段,把它提升到一个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水平。
规划要变成成果,重在落地,就具体体现在一个个项目上。如何确保项目落地,全国人大代表、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呼吁,加大投融资支持,希望从国家层面上能设立大别山振兴发展的产业基金,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我们现在很多的重大的项目,需要有大的投入,就有一个资金怎么筹措的问题,如果我们有了产业基金,就可以一下子把这个事情能够做起来”。
从7年前的呼吁,到去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到大别山,源源不绝的发展动力不断注入大别山。仅去年11月,中国光彩事业黄冈老区行活动,就签约项目295个,投资额2604.83亿元,而就在今年2月25日,黄冈全市共有9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总投资1063.7亿元。大别山正走在崛起振兴的大路上。
(责任编辑 王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