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前夕,住鄂新委员畅谈履职“初体验”
长江云报道 在43名住鄂全国政协委员中,崭新的面孔有30个。这些全国政协会场上的“新面孔”如何参政议政,都在关注什么?为当好一名合格的委员,他们作了哪些准备?
中科院武汉分院院长袁志明,常来北京出差。但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这还是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广场上,他立刻被“两会蓝”吸引:“两会不仅带来了代表、委员的热情,同时也把明媚的阳光带到了两会。”
(图为:袁志明的笔记本)
经过2天半的政协培训,袁志明厚厚的红色履职本上,已经写了四分之一,密密麻麻地记录下学习内容和感受体悟:“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是我们国家协商民主的具体体现,对这个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袁志明说,全国政协委员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将发挥专业特长,深入调查研究,撰写有见解、有深度、有分量的提案,无愧人民的重托。他说:“我是政协的一名新兵,在未来的5年里,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联系群众、合作共事的能力。”
和袁志明同在科技界别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童金南,正在房间细化提案内容。他说:“我列了很多想到的东西,都是可以考虑的……”他拿出手机里的备忘录,上面记录了“科普”“青年理想教育”“长江生态文明”“武汉珠宝化石基地建设”等九条提案思路。他说,这些都是自己重点关注的内容,深思熟虑之后,会统一成文。
(图为:童金南的手机备忘录)
童金南告诉记者:“全国有个《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里面没有关于化石流通的内容,我建议增加这个内容。去年前年,我们一直从学会的角度一直提这个事,希望通过政协进一步呼吁这个事。”
早在火车上,全国政协委员杨希雄就已经备好了4份提案。作为荆门市政协副主席,他常年参与政协调研活动时,形成了随时记录问题、积累素材的习惯。杨希雄说:“如今到了全国两会,捕捉问题要更深入、更透彻。我们平常的提案都是针对我们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在到了全国的两会上,感觉责任大、担子重,考虑问题更全面,站位也要提高,身边发生的事与常人要有不同的眼光,来认识这些事。”
(湖北广电融媒体编辑 何伶凌 李丽 周翔 责任编辑 徐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