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 | 筑牢“铁三角” 将科创企业“扶上马”
长江云报道(湖北之声记者刘成璐、向秀)科技型企业是引领中国经济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第一动力”。对于初创期的科技企业来说,融资难依然是成长过程中的“最大烦恼”。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度明确提出,2016年“启动投贷联动”试点,这一试点能否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
一键式启动,黑色的3d打印机就喷出煎饼原料,短短一分钟,一个香喷喷的煎饼就打印完成了。这款3d煎饼打印机由网云(武汉)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今年1月6号正式上市,迈开了走向市场的第一步。要走好后面的路,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后盾,难题也随之而来。公司创始人刘明接受采访时说:“中小企业,特别是刚起步的创新企业,银行基本不会借贷。因为新创新的企业过不了银行的那些关口,比方说资历、成立时间、规模、营业额什么的,银行还需要抵押,研发企业哪有什么可以抵押的?”
有技术,没资本,是大多数初创型科技企业的共性。银行贷款难,许多企业干脆直接放弃,转而向投资机构寻求资金。然而,这条路也并不好走。武汉一家创业园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初创企业基本都会面临资金的问题,少的十几万,多的几百万的都有,但很少能够从银行拿到钱,有的可能从风险投资这里得到过。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融资结构中,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占90%,直接融资仅10%左右。要将初创型科技企业“扶上马”,让他们能将脑子里的创意、手中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银行资金非常关键。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回天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章峰建议商业银行完善评估体系,将资金精准投入到对应的企业身上,他表示,“都是轻资产、智力密集型的组织,没有厂房,怎么抵押?你看它的订单,评价他的专利行不行?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估体系,配合供给侧改革,来精准扶持十三五规划需要的产业。”
在政府的引导下,不少银行开始转变观念、创新产品,推出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贷款等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特征的融资产品,但放款金额仍然有限。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信托监督管理部主任邓智毅分析,科创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不是因为银行不想贷,而是不敢贷。因为银行为保证储户利益,必须控制风险,而科创企业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今年将开始试点的“投贷联动”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他说: “过去是商业银行,债券融资是不能够搞科创企业的股权投资的,现在为了支持这个,就搞试点投贷联动,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把债权这个水池子里的水通过结构化改革,往股权投资里面投,风险又是可控的。”
以“股权+债权”的方式,不仅能为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有效的融资支持,更能以股权收益弥补信贷资金风险损失,让银行进一步分享企业成长的收益。
邓智毅强调,政府要转变观念,不做旁观者,通过设立政策性担保风险补偿基金,积极对接场外资本市场,为投贷联动兜底。打造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的“铁三角”,才能真正解决科创企业的融资难题,实现三方共赢。在他看来:“政府与其撒胡椒面,不如四两拨千斤,到底线的时候我垫底,我承担一下,把债券和股权统在一块,大家抬轿子一样把风险的驼峰给削掉,政府是保底的,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当然,不是所有企业我都给,要建立征信机制,政府、专家、银行共同评估,选择有前景有价值的企业。”
(责任编辑 段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