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做好加减法,营造发展环境
长江云报道(湖北之声记者 李一凡、高波)“宁让政府麻烦,不让企业家费事”。湖北省积极营造“重商、敬商、暖商”的服务环境,在发展的软、硬件环境上做“加法”,在降低门槛,减少企业办事流程上做“减法”,让企业家真正感受到,湖北是投资的乐土。
什么样的服务才能温暖企业家的心?湖北省政协委员、四环生物产业集团董事长陈军用自身的经历给出了答案。集团在我省英山有一家中药种植基地,2015年的一场暴雨,让基地受灾严重。县委书记陈武斌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商讨补救方案。到如今,陈军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帮助组织抢险救灾,帮助我们恢复生产。帮助企业积极想办法,如何走出困境。把企业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这点让我们感觉到十分温暖。”
政府的重视支持,是温暖,也是一种力量。陈军当即决定,把产业链条中深加工的项目也建在英山。
如果说软环境更多的是情感关怀和接纳的话,那么简政放权、减少企业负担,则是实实在在的利好。省人大代表、浠水县县长黄文虎:“我们实行一站式的受理,一个部门受理,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窗口审批,让企业少跑路,让部门少拖延,提高这种相关手续的办理时效,节约时间成本,就是帮助企业节约投资成本。”
在软硬件环境的双双优化的同时,企业家来我省投资持续增长,省政协委员、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说,均瑶集团在全国投资比重湖北排第二,仅次于总部上海。
我跟全国的很多朋友说,看我就可以了。我不断的在(湖北)增加投资,而且发展的很好,湖北第二。这就是(投资)环境。
越是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越是能体现党委政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智慧。当土地等资源要素不再是招商引资的优先条件之后,我们如何让企业家们愿意留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省政协委员、宜昌市工商联主席张发卫建议:“我们给几乎所有的部门都开对接会,企业家现场提问题,职能部门现场表态。在一次对接会上,我们有一位企业家给地税局反馈(问题),之后地税局的领导把这位企业家请过去,给所有的干部职工讲课。我们的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要做减法。”
要在营造软环境上做“加法”,在降低门槛等方面做“减法”,让企业家们真正感受到了投资回报的价值。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席江浩建议,要搭建政企沟通的平台,形成一种制度化的沟通。在互信互动中体现对企业家的尊重:“我们考虑是体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政策措施的落实。把这些制度化,及时了解企业家的诉求,我们湖北有一个优秀企业家的群体,我也相信他们能用智慧与才干、责任与执着推动民营经济再上一个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