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苦干惊天动地事 甘做隐姓埋名人
一个多月前,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请老人坐在自己身边的暖心举动,感动了全国人民,同时也让大家记住了黄旭华这个名字。
93岁的黄旭华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同时身兼数职: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从上世纪中叶开始投身我国研制核潜艇的“09”工程。他带领的团队仅用十年就研制出中国自己的核潜艇。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三分之二的人生都奉献给了中国核潜艇事业。但如今已93岁高龄的黄老却从不后悔,他用“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来总结自己的人生。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两位老人让座的画面曾一度刷爆朋友圈。那一幕发生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当时习近平总书记看到两位老人年事较高,主动挪开了椅子,握着老人的手请他坐到自己身旁。其中一位头发花白、话语温和、笑容可亲的老者引发了众多人的关注。他就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
黄旭华说:“习近平总书记对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很了解,他到建造现场去了解过,也作过重要指示,中央、军委很重视核潜艇工作,对核潜艇发展寄予很大希望。我站在那仅仅是研制战线中的一个代表,荣誉是属于大家的。”
黄旭华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93岁高龄的他把三分之二的人生都献给了他一辈子的作品——深海中的核潜艇。“我们开始29个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没有接受过军艇军舰的技术。我开始就下定决心,要鞠躬尽瘁,和大家一道把核潜艇搞出来,搞不出来死不瞑目。”
1958年中国导弹核潜艇研制工作启动。由于他是中国涉密级别最高的人员之一,为了确保国家机密不被泄露,从这一年开始到1987年,以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的身份解密,黄旭华隐姓埋名生活了30年。他曾40年没回广东潮汕老家,连父母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黄旭华说:“调到北京之前,领导只告诉我到北京出差,我行李都没带,家里问在北京什么单位,我一直没答复。我父亲去世时,他只晓得他儿子在北京,只知道他儿子的信箱号码。”
由于当时设备和技术的落后,黄旭华和同事们只能用最“土”的办法来解决最尖端的技术问题。一把“前进牌”算盘和一台老式“秤”算出了成千上万的核潜艇关键数据。黄旭华表示:“我们的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水平太低,不具备研究核潜艇的基本条件。当时苏联说中国想研制核潜艇是异想天开。”
回忆起那时的工作状态,黄旭华的老同事曹志荣记忆犹新,“一般情况下我们都11、12点回宿舍,熬不住了,一是困,一是肚子饿,他的灯一直还亮着,什么时候灭的我们都不知道,第二天照样加班。”
经过以黄旭华为代表的第一代全体研制人员及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1970年12月26日我国的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顺利下水试航,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黄旭华说:“不要说核潜艇,任何高精尖技术,在任何国家都保密、都是控制极严的领域,特别是涉及到国防科研,尤其是核潜艇都是控制很严,就算国外给你一点,不是给你的价格特别昂贵就是带有苛刻的政治条件。”
如今,在黄旭华的引领下,我国的核潜艇研制团队已经呈现出老、中、青的梯队发展。但黄旭华每天还在坚持上班,为国家新一代核潜艇的研制殚精竭力、献计献策。当记者问到,如果人生可以重启,他的选择会是什么?黄旭华先生的回答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无私奉献的人才。如果再让我选择,我选择更艰苦更困难的工作,选择探索未知。我希望永远隐姓埋名,在我离开这个世界之后再去评论我,我不要求更多的,只要求党和组织肯定我的工作成绩,这样我才会觉得这一生不虚度。”
黄旭华先生说,自己非常喜欢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摘摘要》,每天会准时收听,之后7:00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93岁的他生活很有规律,热爱运动,不仅喜欢游泳,而且还练了一手漂亮的长拳。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