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宅家读书:特殊时期的别样风景

人民日报海外版/宁波日报  2020-02-24 16:04:35
分享到:

身为普通百姓,今年春节,我们一家三口不能像防疫专家、白衣天使、解放军战士那样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就听从政府的号召,除戴口罩出去采购生活必需品外,其余时间都老老实实地宅在家里,读书抗疫。

上大学的儿子,今年暑假后要参加国家统一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春节聚会一律取消后,他乖乖地把几大本砖头一样的书从拉杆箱里拿了出来,及时地调整了自己的学习计划。

我一向喜欢读书,平时不是这事就是那事的,没有大块儿时间来读,只能见缝插针地读些杂志期刊。因此,春节前就制定了读书计划——静心读几本中外名著。“双11”在网上买了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的《无欲的悲歌》、墨西哥作家安赫莱斯·玛斯特尔塔的《普埃布拉情歌》以及残雪的《五香街》,一直没有读完,还有前段时间朋友送的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活着为了讲述》也还没读,这几天有事做了。

以前读书大多到读书馆借。半年前一位作家朋友跟我建议,要读还是读自己买的书,可以一边读一边在书的空白处写下心得体会,那些灵光乍现、稍纵即逝的心得体会,是难得的写作素材。春节这几天,我坐在书桌前读,歪在沙发上读,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写写画画,忙得不亦乐乎,果真是爽。

难安定下来的是爱人,平常工作性质使得他很少有空闲时间坐下来,现在真让他空下来了,他反倒难以适应。刚开始限制出行的时候,他在家除了向我和儿子播报疫情,在手机上下两盘象棋外,无所事事,憋闷得不行。我知道他年轻时对历史感兴趣,就把我看过的《明朝那些事儿》《上下五千年》《万历十五年》《品三国》等推荐给他看。没想到他一头扎进去,拿起来就没舍得放下,到吃饭时间了还需一催再催,坐在餐桌前还慨叹:“读书好啊,充实!”

古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富兰克林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

抗疫期间,不聚众,不造谣,不传谣,减少外出,在家静静地读书,既让自己身心愉悦,又不给政府添乱;既保护了自己,又保护了他人,何乐而不为呢?

宁波疫情“吃紧”的那几天,家住江北慈城的宋臻一家人共同制定了阅读计划,以同读几本中外经典的方式,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女儿知恩今年读初三,课业任务繁重,不过寒假前她依然申请了一笔购书款,先后买了《埃及神话》《北极梦》《通向哲学的后楼梯》《中洲旅人:从袋底洞到魔多》等书。宋臻和妻子王立衡也先后读了三四本书,与以往不同的是,二人还饶有兴致地读了女儿的那几本书。而女儿则对父亲正在阅读的《文史通义》颇感兴趣。一家人在阅读中寻找共同话题,在阅读中发现新的乐趣。

日前,甬派联合宁波图书馆、宁波阅读联盟向市民发起倡议,开设“书香战疫,你我同行”专题。宁波的作家率先响应,他们不仅带来了自己的阅读体验,还有近期的文学创作,与市民读者分享了宅在家里深入品读的心得。

平常日子里,我们常抱怨:工作太忙,时间碎片化,生活节奏快,连阅读都是快餐式的,似乎很难静下心来有质量地读上一本或几本书。在这个全民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会不会拥有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呢?阅读的快餐会不会变成大餐?全媒体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也不得不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快阅读、泛阅读是否能真正增进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是否能促进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或许,这“闭关”的日子,恰是我们重新体验快乐阅读的黄金时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宁波日报

(责任编辑  蒋艳)

责任编辑 蒋艳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