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大揭秘|人生若只如初见:徐志摩初次见到林徽因!

长江云  2019-05-23 10:53:13
分享到:

1922年3月,在德国柏林的一家旅馆里,一个中国女人正静静地坐着,对面是她苦苦寻找了7个月的年轻丈夫。丈夫离开时,这个女人已有孕在身。如今丈夫终于出现了,既不关心妻子是如何大着肚子到处找他,也不问问刚出生的孩子近况,只是递上了一张离婚协议书。这个女人名叫张幼仪,年方22岁,而她的丈夫,名字早已经迫不及待地写在了离婚协议书上——那就是徐志摩。

张幼仪

俗话说“小别胜新婚”,张幼仪怎么也没有想到,“失踪”了7个月的丈夫出现时,送给她的一份“大礼”,居然是一纸离婚协议书。这个时候的张幼仪正在坐月子,她难免有些激动地说到:“如果可以的话,先等我父母批准这件事。”

徐志摩急躁地摇摇头说:“不行,不行!我可没有时间等你,你现在就得签字。”那么,徐志摩为什么要抛开责任与名誉,不顾抛妻弃子的指责,甘做这招骂的“离异人士”呢?

徐志摩

1920年12月,国际联盟协会在英国举办的一次演讲会上,徐志摩结识了中国国际联盟同志会的首席代表林长民,随后他们成为非常好的朋友。徐志摩第一次到林家登门拜访时,见到了林长民16岁的女儿林徽因,林家姑娘气质高雅,楚楚动人。既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又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还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徐志摩的心中很快留下了这个美丽的倩影。

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

16岁的林徽因,大家闺秀风范中透着浓郁的书卷气,活泼美丽、端庄大方,可以说无人不爱这样美好的女孩子。

林徽因

徐志摩主张恋爱自由,而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由父母包办的,因此他对张幼仪是怎么都爱不起来。林徽因的出现让徐志摩感受到了一见倾心的心跳,和林徽因的交谈让他感受到甜蜜的滋味,于是徐志摩慢慢成为踏破林家门槛的常客。

徐志摩恋上林徽因后,为她写作了无数动人心弦的情诗。这首题为《你去》的诗,就是其中之一。“我要认清你的远去的身影,直到距离使我认你不分明,再不然我就叫响你的名字,不断的提醒你有我在这里……更何况永远照彻我的心底,有那颗不夜的明珠,我爱你!”徐志摩的爱情像一团狂热的烈火,他能否俘获林徽因的一颗芳心呢?

林徽因

下面这一张1920年林徽因在伦敦寓所的照片,照片中的她一个人坐在炉边看书,显得有些清瘦和孤独。多年后,林徽因在给朋友的信中,回忆起那段时光是这样写的:“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的不断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闷到实在不能不哭!”

在阴冷潮湿的伦敦,特别是少有朋友来访的寂寞时刻,初到英国的林徽因自然是难以抗拒徐志摩的这团火!你来我往,情意日浓。然而,徐志摩和林徽因之前的往来,一个人始终密切关注着,他就是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

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

其实在1921年的暑期,林长民就已经意识到女儿与徐志摩两个人的情感已经超出了朋友的界限。他看得很清楚,徐志摩并不适合做一个丈夫。那个时候,林徽因只有十六岁,如果和一个大她七八岁的、已婚并且有孩子的男人恋爱,使得他抛妻弃子,可想而知会招致怎样的骂名。

林徽因是林长民最钟爱的女儿,他不允许这桩无聊的“绯闻”毁了林徽因,于是林长民给徐志摩写了一封信,我节选几句给大家念念。“志摩足下:长函敬悉,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mockery(嘲笑),想足下悮(误)解耳。”

林长民与女儿林徽因

林长民语气委婉,但意思很明确了,就是我对你这么好,让你到我家里来吃饭喝茶,你居然打起我女儿的主意来了,这还了得!我不同意你们交往!那么,面对父亲的反对,林徽因会如何选择?徐志摩又该怎么办呢?

来源:长江云

(编辑:郭小涵)


责任编辑 郭小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