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戏码头|秦腔“女须生”——屈连英

HBTV戏码头微信公众号  2019-04-22 11:36:34
分享到:

八百里秦川中孕育出来的秦腔,是中国剧种中最为粗犷豪放的代表,而最能体现这种气质的又属老生行当,历数秦腔老生演员,无一不是响当当的硬汉。然而在宁夏银川,秦腔界和观众中却流行着这样一首打油诗:“未曾开颜面先红,上得台来美髯公;张口不似腼腆妹,摇动须翅巧生风。”这首诗,就是人们对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屈连英的不吝赞美。

1969年,屈连英出生于充满秦风秦韵的陕西乾县,在那个鲜有电视的年代,能看上一场秦腔算是很奢侈的享受,跟随父亲走乡串村看戏成了她儿时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年幼时屈连英个性干脆、直爽、洒脱,相对于戏中面容娇美、衣着华美的旦角,她更喜欢顶天立地、除恶扬善、伸张正义的生角形象,这也让她和秦腔中的须生行当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4年,怀揣戏曲梦想的屈连英考入陕西省乾县戏剧学校,正式开启了自己秦腔学艺之路。她凭着自己对这门艺术的热爱和自觉的百倍努力打下了扎实的戏曲基本功,习得了一身真本领。

1988年,屈连英以优异的成绩从陕西省乾县戏剧学校毕业后,被银川市秦腔剧团慧眼相中,让她师从宁夏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丁醒民老师学习须生兼老生。学好须生要下苦功,除一般演员所具备的四功五法外,还要具备表现人物喜、怒、哀、乐等感情的各种技巧,如帽翅功、梢子功、髯口功等戏曲绝活。这些即使在男演员眼中都是难以承受的艰苦训练,屈连英却硬是坚持练了下来。为了在神态上更贴近须生角色,生活中她会仔细观察老人颤颤巍巍的走路的姿态,模仿男人说话的语气和腔调,然后照着镜子反复模仿,直至能够达到惟妙惟肖的境地。通过日积月累,让屈连英的表演艺术日臻成熟,同时也让她学会了众多秦腔经典剧目。

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屈连英的才华渐渐开始崭露头角。1992年,在“全区专业青年演员大奖赛”上,她凭借《打镇台》中王震的精彩表演荣获表演二等奖。此后,屈连英在舞台上游刃有余地塑造了众多艺术形象,伴随着接踵而至的荣誉奖项,她在宁夏也拥有了众多喜爱自己的粉丝。

随着担任越来越多重要的角色,屈连英成了银川市秦腔剧团里能“挑大梁”的演员。每年她都要随团下基层、入乡村演出二、三百场,因为她是几部戏的主角,所以不能有一丝懈怠,几场戏下来嗓子早已嘶哑,常常晚上打了点滴,白天还要接着唱。乡下的条件异常艰苦,她有时还要带着铺盖住在老乡家里,和同事们睡大通铺。多年来她都一直坚持默默付出和无私的奉献,把秦腔送进千家万户,送到有需要的地方,屈连英的名字也在西北秦腔界越叫越响。

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是每个戏曲演员一生的梦想与期待,2013年,屈连英携经典秦腔剧目《清风亭》冲击梅花奖。这出戏对她来说并不陌生,在舞台上演了有10年,每一次的演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都会从不同的角度丰富角色 ,使张元秀的舞台形象更为丰满。为了参加这次梅花奖的角逐,剧团还特意在剧情编排上进行调整,突出和丰富了张元秀这个角色的舞台形象,使得全剧立意不是简单的批判,而是直击人性深处,发人深省。正是有了这样尽心尽力的支持,让屈连英在演出中,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展示了她的舞台功力和艺术造诣,把她的表演艺术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她也因此摘得了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桂冠。

面对荣誉、鲜花和掌声,屈连英没有因此而停滞不前,她通过学习,从不同艺术门类中汲取养分,来滋补、丰富自己的秦腔艺术,运用科学的方法形成一套完善的表演技巧,使其成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凭着在戏曲艺术上的造诣和突出贡献,屈连英如今已然成为宁夏秦腔界的一面“旗帜。”

来源:HBTV戏码头微信公众号

(编辑:郭小涵)

责任编辑 郭小涵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