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国内流量偶像团体 为何送不上巨星舞台

新浪娱乐  2019-11-19 10:00:00
分享到:

原标题:流量明星像被父母溺爱的孩子,一路护送成长但送不上巨星舞台

上世纪九十年代,“韩流”进入国内,时至今日,放眼娱乐圈,韩流仍然稳据一席之地。事实上,韩流不仅盘活了经济,业已成为其文化产业输出的中流砥柱,甚至走出亚洲,走向世界。

以当下火爆全球的韩娱男团——防弹少年团为例,粉丝遍布亚洲、欧洲、南美等地,无论组合还是个人的商业价值均位居韩娱圈前列,而其背后所属社BigHit也由一家寂寂无名的小公司,一跃成为势头大有赶超韩娱“三大巨头”的后起之秀。

相较之下,华语偶像团体似乎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譬如老牌天团F4、Twins、S.H.E、飞轮海等,再到如今的TFboys。前者大多成员“单飞”,或与偶像名号距之甚远;后者虽势头强劲,但也再无第二个类似组合能够接棒。

国内偶像团体的缺失和断层,让华语乐坛在“偶像组合”这一领域,一直呈现疲软状态。偶有出现,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似是昙花一现,还未引起关注,便早早夭折。

纵观韩娱圈,从一代偶像组合H.O.T、Fin.K.L到二代的东方神起、Super Junior、BigBang,再到如今的EXO、防弹少年团。一套完整且成熟的“造星体系”下,韩娱对偶像团体的输出手到擒来,加上公司运作、资本注入,粉丝加持,大环境对年轻人成为偶像的影响,早就深入人心。

当然“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作为偶像所要付出的努力,也非常人可以忍受和坚持。偶像在成为万人仰慕的偶像前,经历长久的“练习生”生涯,成了家常便饭。

而练习生的选拔,也从原来的星探,拓展到如今大热的各种养成类选秀节目,各个经济公司铆足劲头为自家笼络人才。被公司选中是幸运,但能否出道就又成了一个未知数。

诚如如日中天的防弹少年团成员,也都经历了平均三年多的练习生生活。前不久退伍的GD权志龙,出道前更是与同组合的太阳,做了长达6年的练习生,中间还面临着重组、成员淘汰等一系列考验。

吃苦、忍耐、坚持成了练习生们的代名词。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的练习生生活中,充满了迷惘和不确定性。对比之下,韩偶像对于吃苦这件事的坚持和隐忍,以及对出道的渴望与迫切,往往都更胜一筹。

作为当下炙手可热的偶像团体EXO的中国成员张艺兴,在四年的练习生生涯中,“三进二出”公司,每天长达12个小时的练舞是常事。除此之外,声乐、形体等方面的学习同步进行。

曾经是练习生的王子文在节目中提到“每天都想离开”。借助在韩出道的跳板的国内艺人越来越多,可是能坚持下来的又有几人。

即便如此,在纷繁复杂和竞争巨大的韩娱圈,光努力和吃苦永远是不够的。即便成功出道,被前辈压制,被后背赶超的“危机”时刻存在,如何突出重围,永葆“鲜度”,成了所有偶像们急于思考的问题。

对于韩娱偶像们来说,“出道”是唯一出路。娱乐圈的残酷竞争之重、更新换代之快,不允许偶像们“先出道,后有实力”的情形存在。大家对于组合的新鲜度和忠诚度是有时效性的,不能牢牢抓人眼球,终会淹没在新旧交替中。

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过人之处就只能面临被淘汰。

反观我们的偶像诞生,出道、成名看起来容易许多。进入公司培训几天,经纪公司背书,披着公司练习生名号参加各类选秀节目。不论回炉的“老手”,还是初入门的“菜鸟”,先要混个大众脸熟。各大选秀节目的诞生,已经成了当下国内偶像艺人们的成名捷径。

这就延伸出一个深度话题,现实生活中先上车再补票的现象,大家能不能接受或许值得讨论。放在娱乐圈,艺人先积累人气出道,再通过实战恶补基本功,这样的偶像大家还愿意接受吗?

不管你接不接受,反正各大经济公司已经在乐享其成,毕竟短时间内能够迅速完成公司制定的KPI,何乐为不为。况且,这种“划水爱豆”也不乏关注和粉丝,就像“不怕质疑”的杨超越。

在这种“速食化”造星环境下诞生的偶像,似乎只要顶着一张“好看的脸”,积累一定的认知度,便可成功出道。实力这个东西都变得无关紧要。

之前大火综艺《偶像练习生》中的董岩磊,参加节目时自曝不擅长唱歌、跳舞,练习生也才当了短短三个月,可这并不耽误他成了整个节目中的“快乐源泉”,并收获大批粉丝和高人气。

如今更是参演各种电视剧,公司也是倾注心血为他争取不可多得的好资源。

而作为PD的张艺兴在后来的《青春有你》节目中,面对仅仅只有一个月练习生涯的选手,也不禁发出“市场浮躁”的感叹。

究竟是市场的浮躁,催生了大批急于成名的年轻人?还是虚荣作祟,只追求万人追捧的满足感的年轻人,让市场变得浮躁?大家心里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抛开经济公司运作、偶像自身条件等因素,粉丝的存在,对偶像的生死存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情况更甚,我们可以称之为“粉丝经济下的流量元年”。

“粉丝经济”的初始阶段,当属走出李宇春、周笔畅和张靓颖等人的第二季《超级女声》,自此之后,便如雨后春笋般高速发展。

为偶像应援、演唱会、购买周边......各家粉丝自成“粉圈”,为偶像买单、为爱豆造势,粉丝簇拥下诞生的偶像们,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流量。

据不完全统计,韩娱圈平均一个月诞生3-5个新组合,其中不包括重组、回归。主要的四大打歌平台:M!Countdown、音乐银行、人气歌谣、音乐中心,想要获取关注度、提高人气,偶像们就要拼尽全力登上四大节目舞台,博取关注度。

归根结底,一个偶像组合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每人分配到的资源有限。如果不能积累个人和团体流量,终究会被挤到娱乐圈的边缘位置。

再看国内偶像们更倾向于走一条“养成系”的道路,妈妈粉、姐姐粉.....从偶像出道伊始,一路“护送”其成长,忠诚度令人咋舌。

当然偶像的吸粉能力同样不容小觑,无论是自身魅力还是话题制造,粉丝们自愿并乐得为自己的爱豆掏腰包。譬如之前范丞丞的一张付费照片,疯狂吸金同时也备受争议。其背后的粉丝贡献度,让其他年轻小辈们,甚至是出道已久的“大佬”都望尘莫及。

以前的明星可分为偶像派和实力派,现在则变成了流量派和非流量派。小鲜肉、小花旦腾空出世,可颜值与实力并存的又有几人。数字小姐、瞪眼演技、咆哮干嚎,负面评论永远大于正面评价。

流量明星们之所以能够有恃无恐,归功于粉丝保护。无论好坏与否,粉丝们秉承着“舐犊情深”的感情,一如既往支持。明星高高在上,粉丝在下仰望。

韩娱明星的境况,则跟我们的偶像恰恰相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是明白粉丝对偶像的影响力度。他们的一举一动活在饭圈“放大镜”下,一举一动小心翼翼。稍有不慎,便陷入万劫不复、不能回头的境地。毕竟,韩娱圈可不像国内,对偶像的不妥和错误容忍度极高。

为何“韩流”可以“席卷”世界?为何防弹少年团作为韩娱偶像屡屡登上世界舞台?为何国际场面鲜少见到国内偶像身影?

韩娱圈的造星产业链固然成功,但如果我们一味“复制粘贴”,未免遭遇“水土不服”的情况。目标打造一流偶像团体,结果却变成了“造星坟墓”。

除此之外,一直活在粉丝保护下的“流量”明星们,如同被父母溺爱成长的孩子。不曾吃苦,也不愿吃苦。既看不到保护网外的纷争,又意识不到自身的问题,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内部撕逼。

“流量明星”是时代顺势而为的产物,不需要过度解读或关注。如何培养、打造出,实力颜值并存的正能量偶像,才是重中之重!

(责任编辑  蒋艳)

责任编辑 蒋艳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