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打造“三个光谷”升级版 勇担省市创新发展“领舞者”加快迈向“世界光谷”

  2021-02-23 15:13:15
分享到:

制图:周佳澜

2月20日,2021年东湖高新区党工委扩大会议召开。会议指出,今后五年,将始终围绕打造“三个光谷”升级版、勇担省市创新发展“领舞者”、加快迈向“世界光谷”的目标定位,努力实现创新能力稳居第一梯队、经济发展领跑全省全市、改革开放引领区域发展、产城融合成为标杆样本、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展望2035年,光谷将全力推动东湖科学城建设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力争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开放型经济结构基本形成,美丽科技新城基本建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综合实力实现大幅跃升,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建成“世界光谷”。

“十四五”期间,光谷经济总量达到4000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达到10%以上,发明专利拥有量翻一番,高企总数达到1万家,力争把光谷建设成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和长江中游践行“两山”理念的样板区,为全市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为全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再谱新篇”贡献光谷力量。

优化创新发展布局:一城主导 两廊支撑 三板发力 四方协同

“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当使命、视创新创造如生命、抓创新发展像拼命,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成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强化东湖科学城的“一城主导”作用,把东湖科学城作为光谷强化创新策源能力的“主引擎”。建设东湖科学城是省市赋予的重大使命,也是提高创新策源能力、当好省市创新发展“领舞者”的关键一招;力争到2035年,全面建成“科学特征明显、科创特色突显、创新活力昭显、生态人文彰显”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突出光谷科技大走廊与光谷中央生态大走廊的“两廊支撑”作用。“黄金十字轴”是支撑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的“主框架”;把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成为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的典范;高标准推进光谷中央生态大走廊建设,建设成为践行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推行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的典范。

加快推动“一主、两副、四组团”的“三大板块”同步发力是产城融合的“主体系”。

“主中心板块”是要重点提升光谷中心城功能品质,打造光谷标志性区块。“两副板块”是光谷东部要以未来城为中心,加快左岭千亿大道建设;西部要以星河广场为中心,加快推动关山千亿大道建设和区域城市更新。“四组团板块”是花山、流芳、龙泉和滨湖等光谷四个组团级服务中心四点并进,围绕光谷中央生态大走廊建设,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打造山水相依、人文相融、智慧宜居的绿色发展南北样板区块。

带动“四方协同”、跳好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和大光谷一体化的“集体舞”,方显光谷创新发展的“主领舞”,向西主动承接中心城区高校群的智力资源和人才培育,向东稳步拓展未来城的科创潜力和辐射范围,向北深度融合航天港的高端产业,向南协同联合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

“创新光谷”升级:到2025年东湖科学城建设初显成效

光谷过去靠创新“起家”建了起来,现在靠创新“成家”富了起来,将来一定要靠创新“发家”再强起来。今后五年,光谷着力打通原始创新的“最先一公里”、要素集聚的“中间一公里”、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努力把光谷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顶尖创客“首选地”、科技创新“强磁场”、经济发展“聚宝盆”。

力争今年全面启动光谷科学岛建设,挂牌运营光谷、珞珈、江城、东湖、九峰山5个湖北实验室,优化提升脉冲强磁场、精密重力测量2个大科学装置,启动建设武汉光源等2个大科学装置,预研预制5个大科学装置,建成15个以上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形成东湖科学城的基本框架体系。

到2025年力争建成4个大科学装置、策划新建4个大科学装置,争取获批建设国家实验室,建成30个左右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东湖科学城建设初显成效,促进原始创新能力的突破性提升。

科技创新核心在人才,要让人才“名利双收”,优化多层次人才招引政策体系,多措并举、高位推进才聚光谷工程。资本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催化剂”,打造中部地区风投创投中心,力争五年上市公司总数翻一番、达到100家,促进更多创新资源和技术要素留在光谷、流向光谷。

“富强光谷”升级: “221”现代产业体系引领高质量发展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光谷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坚持“强芯聚力、以数赋能”,不断增强产业链的根植性和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持续提升经济发展的首位度。

光谷将紧紧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着力优化“两强带动、两新融合、抢抓未来”的“221”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更多的大企、强企、高企。

把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两大支柱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全球顶尖的“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和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

聚力推进数字经济与新消费深度融合,紧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促进实体经济向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与新消费深度融合。

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抢抓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产业跨界融合、社会需求升级及规制变动带来的新机遇,围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生物、空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催生若干引领未来的原创性产业,下好先手棋,抢抓人工智能、空天信息、量子科技、脑科学等未来产业,以高端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光谷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筑竞争发展新优势,着力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深入推进自贸区武汉片区建设,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促进自贸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联动发展,争取引进一批国际知名企业总部或第二总部;建设国际社区、国际医院、国际学校等国际化生活环境,打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美丽光谷”升级:经济总量转化为生活质量

民生幸福是光谷的城市温度,也是引人聚才的最好环境,更是创新发展的软实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市民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需求,全面做好产城融合发展的各项工作,打造人性化城市、人文化气息、人情味生活,让光谷更智慧、更舒适、更靓丽、更安全,努力让光谷的经济总量、财税增量更多地转化为光谷人的生活质量。

高标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全面开展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试点,探索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以光谷生态大走廊为重点,加快完善“两山”生态绿心、“三湖”滨水空间,打造高品质的公共空间体系。要加快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与鄂州机场、天河机场、武汉火车站等交通枢纽的路网链接,推进轨道交通和“十横十五纵”的骨干路网建设,大力建设新一代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加大对交通、物流、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建立信息共享、快速反应的城管指挥和智慧交通体系,让城市运行更加智慧。

高品质保障城市生活需求。要从“招人才就是招家庭、招家属、招家人”的维度,围绕高层次人才家庭需求,打造更高品质的学习生活环境。要实施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扩容工程,鼓励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培养和引进一批教育名师,加快打造一批初高中名校。要加大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加快建设光谷人民医院,不断提高公共卫生风险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更大力度治理水体、大气和土壤污染,让光谷的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空气更新鲜。

高站位提升城市软实力。科技新城绝不是文化的“沙漠”,更应该是温情的“港湾”、人文的“高地”,支持文化、旅游、体育事业特色化发展,加快构建具有光谷特色的文化繁荣格局。要继续唱响光谷品牌,向世界讲述光谷故事、展示光谷形象。

(转载编辑:创魔方  来源:长江日报、创新光谷)

责任编辑 曾珍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