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人大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何艳玲做客光谷大讲堂:超大型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性和专业性

中国光谷公众号  2020-08-04 16:53:24
分享到:

8月3日,东湖高新区举行党工委中心组(扩大)学习报告会,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何艳玲做客“光谷大讲堂”,以《超大型城市社区治理:重要性和专业性》为题作主题报告。

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汪祥旺主持报告会,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平,党工委管委会全体领导参加。 

何艳玲是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政府战略与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控制性详细规划委员会学术委员。目前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改革开放的治理经验及政府理论提升”首席专家和负责人。

去年6月,何艳玲曾来光谷作了题为《新时代城市治理创新与转型》辅导报告,是光谷大讲堂开办7年来首次同一教授两次登台。

报告会上,何艳玲从理解社会治理和社区治理、市域社会治理及其时代使命、推动治理能力建设三个方面,探讨了超大型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性、时代使命和路径。

“我们定义问题的高度,决定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深度。”何艳玲将从两个面向定义社会治理,硬面向是通过社会管理维持社会和谐,软面向是通过社会组织发展和社区发展促进社会活力。她认为,社会管理是社会治理的基本面向,没有良好的社会秩序,就无从谈社会活力,但也要培育其他社会主体对社会管理的参与和协作作用,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何艳玲提出,从乡村中国到城市中国,城市已成为利益博弈和矛盾聚焦的主要场域,也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要阵地。市域社会治理,承载了探索复杂治理、探索合作治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三重使命。

何艳玲认为,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的路径是以卓越的社会治理能力实现和呈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政府需要构建辩证分析、议题协作、数据赋能、社区激活、持续创新五种能力来识别社会变化、缓解社会分歧、规避社会冲突。

管委会各内设机构、园区办、街道办、国有企业、市直派驻单位负责人以及高新区近百名社区书记代表参加。

部分观点分享 

  • 治理能力需要实现两个转换,一是如何从常规治理迅速切换到应急治理,二是如何再切换回常规治理,大多数政府在第一轮切换中表现突出,但在第二轮中可看出显著的地方差异。

  • 这次疫情我们要反思的可能真的不是疫情治理,而是具有应急预防能力的常规治理。

  • 社会治理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其他社会主体为主力,通过社会管理维持社会和谐,通过社会组织发展和社区发展促进活力的过程。

  • 民意通常指是大多数人的真实需求,舆情往往是倾向于表达出来的那部分人的需求。因此舆情是部分的民意,并不能与民意简单画等号。

  • 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的关系不是代替关系,而是迭代、包含关系,社会管理是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能,是社会治理的基本面向,没有良好的社会秩序,就无从谈社会活力。

  • 管理城市就是管理集聚、管理分化、管理流动性、管理空间。

  • 市域社会治理是乡村中国走向城市中国的必然举措,并承载了重要的时代使命,即探索复杂治理、探索合作治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的时代使命。

  • 我们需要用“中国的方法”去推动“中国社会的治理”,这些方法既源自于我们的传统(邻里守望、家安国宁、长幼有序等),也源自于新中国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和制度优势(党的领导、集体主义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集中力量办大事等),我们可以称之为“新传统”。

  • 创新不是用新的代替旧的,是用更合适的方式解决两难的问题。

  • 在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当中必须特别关注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和城市设施的社区小尺度,建设大而集聚的城市,小而友好的街区。城市的“大”不是指空间很大,而是城市连接的便利和密切,小区的“小”是指步行可达和家庭友好。

(责任编辑:创魔方  来源:中国光谷公众号  采编:杨烁、张珊妮、吴非)

责任编辑 曾珍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