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周鼎初:一担箩筐扎山乡 三尺讲台育桃李

云上崇阳  2021-09-24 16:17:14
分享到:

图片


周鼎初(1949-2016)


周鼎初(1949-2016),男,中共党员,1949年11月出生于湖南涟源,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周鼎初主动放弃留汉指标,申请到崇阳山区工作,在条件最艰苦的雨山从事教学工作10年后,被调往咸宁学院(原咸宁师专)工作,任历史学教授,工作30余年后退休。

1969年初,周鼎初被分配到崇阳县路口中学工作,听说绿化公社要新办一所中学,了解到绿化山区经济和教育落后的情况后,周鼎初先后四次向区委主动申请,要求到绿化山区办学。

他想,祖父给地主当长工,父亲在矿场做苦工,自己生活在新社会,就应该保持无产阶级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努力为山区教育事业作贡献。在教师学习班上,他向组织表决心:“我是共产党员,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

“雨山尖,雨山尖,半截插在云里边,对面堂屋喊得应,打个转身得半天。”绿化山区海拔一千多米,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山区总人口三千六百多人,山中仅有一条三十多里的“之”字形山路,山民只能通过此路步行下山,交通十分闭塞。

刚到绿化山区时,这里没有校舍,也没有建校资金,周鼎初就在当地居民帮助下,自立更生,就地取材,将一所破庙改造成学校,自己动手修门窗,做桌椅,铲除荆棘杂草。1969年5月,在他的努力下,这所只有2名老师,33名学生的绿化中学正式开办。

山区办学,困难很多,购买柴米油盐、日常用品等物资,需要走十多里的石阶小道,到山脚下去挑。为了方便挑运物资,周鼎初特地买了一担箩筐,每逢去山下开会办事,总要顺便挑七、八十斤东西上山,不管风霜雨雪和严寒酷暑,他都长期坚持,哪怕是生病了,也不放下扁担箩筐。经常,他踏着几寸深的积雪,翻山越岭,把师生勤工俭学时编的篾席挑到离校十五里远的供销社去卖,用来解决办学经费。

有一年暑假,绿化中学师生都放假回家了,学校建灶台没有沙和水泥,当时周鼎初脚上长了一个大脓包,空手走路都一瘸一拐的,但他还是顶着烈日下山去挑沙子,回来时碰上天下雨,山下的村民看见天快黑了,留他住宿,想到学校急需建灶材料,他还是婉言谢绝了,坚持挑着沙子摸黑上山,直到深夜才赶回学校。

图片

周鼎初和饶深海(时任绿化公社党委书记)

探讨雨山教育工作

从绿化公社到县城,往返近百里路,周鼎初到县城开会或办事,本来可以先步行到区里,再乘车到县城,为了省下车费,他总是坚持全程步行,并且都能按时往返。

1971年上半年的一天,他从山上打柴回来已是掌灯时分,听说上午县文教局来了通知,要他明天一早赶到县里开会,他不顾天黑路远,吃过晚饭后,就背着背包出发了。当他走到一条河边时,发现木桥被水冲走了,河水很深,为了不耽误开会时间,他毅然脱下衣服,从齐胸深的激流中趟过去,赶在黎明前到达县城,按时参加了会议。

在办学过程中,周鼎初除了给学生上好文化课,课余时间,还经常带领学生上山打柴,开荒种地,开展农作物高产试验,在高寒绿化山区试种高粱苞谷,获得了亩产五六百斤的收成,实现生产学习两不误。

劳动时,周鼎初都走在前头,下虎劲干。有一次,他和学生们去厕所挑粪,看到站在粪坑外面用锄头掏不出来,周鼎初就跳进粪坑里,弯着腰一锄一锄往外扒,直到把粪掏完才出来。有个学生问道:“周老师,粪坑里臭不臭?”他淡定地回答:“不怕粪便臭,只怕思想上生锈。”在他的带动下,绿化中学在落实毛主席《五七指示》上取得了优良成绩。粮食蔬菜除了自给自足,绿化中学师生还开荒种了11亩茶叶和3亩中药材,养了几头猪,变卖后用作教育经费,为国家节省了开支,减轻了群众的负担。

工作中,他经常是白天教学,晚上或假日到各生产队调查访问,征求人民群众对办学的意见。当时,绿化中学在全公社设立了16个教学点,通过绿化中学的示范带动,绿化公社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校学生由原来的300多人增加到600多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0%以上,中学学生比原来增加了一倍多,一批学生回到了生产队担任会计或记工员。

从1969年到1978年期间,周鼎初离妻别子,克服来自家庭和办学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扎根崇阳县绿化山区,一干就是十年,为绿化山区培育了无数人才,改变了当地落后面貌。当地山民感动地说:“周鼎初老师为我们办学,真是尽了心,出了力呀!”

图片

雨山中学现状图

周鼎初在山区艰苦办学的先进事迹得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的表彰,被中央媒体报道,并被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多次举办个人先进事迹报告会。他忠诚地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


(责任编辑 田思凤)

责任编辑 田思凤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