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十堰希望工程“圆梦行动”18年助学圆万名贫困生大学梦

云上十堰  2020-08-05 10:22:50
分享到:

甘龙宝为贫困学子捐款。(资料图片)

一颗爱心,成就一个梦想;一份温暖,点燃一份希望;一次善举,改变一生航向。十堰市2020年“十九助”希望工程圆梦行动今天正式启动,过去的18年,我们始终把“热爱祖国、家境贫寒、品学兼优、阳光向上”作为资助的首要条件,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累计筹集善款4000多万元,资助1万余名贫困学生。在“十九助”活动启动之际,让我们重温在“不忘初心,筑梦圆梦”行动中那些贫寒学子奋发努力、打动人心的温暖记忆。

为帮贫困学子圆梦坚守18年

今年是十堰市圆梦行动开展的第19个年头。2002年,团市委、市希望办、十堰晚报等单位第一次发起“希望工程爱心助学行动”,当年募集善款17万余元,资助了28名考上一本的贫困大学生。

十堰“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开展18年来,每年的七八月份,正是酷热难耐之时,本报组织专班记者,深入贫困学生家中调查采访,开设专栏连续刊发贫困学生报道。

18年过去了,记者们足迹遍及郧山汉水,骄阳似火,任凭汗水浸湿衣襟,仍然阻挡不住他们的决心。对于每一个贫困学生,记者们都遵循实地调查采访的原则,全面掌握最真实的情况,通过客观真实的报道,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关注这个困难的群体。

尽管所见所闻不尽相同,但是内心感受却出奇一致,那就是感动。那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一个场景,总是在不经意间触碰到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正因为我们一篇篇深入实际、感人泪下的助学报道,戳中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助人之心。爱心企业伸出援手,热心市民传递爱心,即便再小的捐赠,分量也重如泰山。一句“我来帮你上大学”,不仅温暖了寒门学子,也为社会点亮了希望的火把。

18年,我们温暖坚守;18年,点滴爱心汇成洪流。4100多万元助学善款从天南海北汇聚而来,精准送到10000多名寒门学子手中。

“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已是十堰一个响亮的公益品牌,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也受到省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多次肯定,2016年荣获全国网络公益年度项目大奖。

爱心企业捐资助学成主力军

“致富不忘本,饮水当思源”。打开18年来的爱心榜,一大批企业跃然纸上,他们是“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爱心捐赠的主力军,企业不分大小,都为学子圆梦不遗余力。

国瑞阳光地产集团十堰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这是一家非常有爱心的企业,十堰市第一个“阳光慈善班”就是以该公司的名字命名。此外,该公司还捐建了阳光小学、农村希望厨房、福山公园等。

连续7年参加“圆梦行动”的湖北虹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先后捐款40余万元,资助了100多名贫困大学生。

助学路上,爱心队伍日渐壮大,如湖北华昌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大学十堰校友会、湖北爱婴贝美贸易有限公司、十堰大洋五洲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十堰政信投资担保有限公司、高登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邮储银行十堰分行、春天贸易有限公司、宏城房地产开发公司、金豹驾校、十堰市启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湖北寿康永乐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大美盛城、昌升国际贸易、武商集团十堰人民商场、十堰翔天工贸有限公司、湖北道达工贸有限公司、湖北武当太和索道有限公司、深圳市贺钰投资有限公司、十堰市东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十堰翔天工贸有限公司、十堰途圣科工贸有限公司、中润(十堰)机械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十堰市创景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十堰九色鹿水生态推广中心、湖北豪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都曾捐资助学。

记者在贫困学生家中采访。

18年涌现出一大批爱心人士

在爱心榜上,还有成千上万的热心市民,上有耄耋老人,下至牙牙学语的孩子,他们接力传递爱心。

“不想给孩子压力”“不求回报”“助人如助己,善行有善果,姓名就没必要留了”……是这群人共同的心声。

被网友誉为“十堰最美女孩”的娇娇,从2008年到2011年,数次捐出自己打工挣的钱。在娇娇心中,“无论环境怎么变,爱心一直没变过”。

被誉为“最美搬运工”的甘龙宝,干的是最辛苦的活儿,吃的是最简单的饭菜,从2012年开始,每年的圆梦行动,都有他捐资助学的身影。

爱心市民郝先生是每年“圆梦行动”的坚定支持者,低调的他几乎很少谈及自己背后的故事。他常说:“报道的孩子各有各的难处,但都很勤奋,我们不能让这些孩子上大学之路被困难挡住,大家都伸出手,积少成多,帮帮这些孩子。”

郧阳中学一位退休教师,今年90多岁,他连续4年来到本报编辑部捐款,却从不透露自己的名字,也不留自己的电话。

梳理18年的捐赠史,匿名捐款已成为一种新风尚,涌现出“无名氏”、“爱心人士”等一大批长期坚持捐款且不留姓名的好心人。在他们的带动下,形成一股关注公益、奉献爱心的良好社会风尚。

受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

“感恩”的种子,在寒门学子心中早已生根、发芽、开花。

2019年8月2日,本报刊发了《十堰小伙当年接受资助走进大学 如今拿出万元帮寒门学子》的报道,被人民日报等媒体转发。网友盛赞小伙杜家毅一家知恩图报,说“他们的举动,必将感动整个暑假”。2014年夏天,杜家毅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大学,经本报报道后,在好心人资助下读完本科学业。2018年,杜家毅被学校保送中科院研究生,如今在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读研。去年暑假,杜家毅和母亲商定,拿出1万多元钱还给当年资助自己的好心人,或者将这笔钱捐给当年考入大学的贫困学生。

“感谢十堰晚报发起并坚持了十几年的助学活动,帮助很多像我这样的贫困学生顺利走进大学校园,同时也感谢那些默默付出的好心人,是他们让我在最无助时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杜家毅说。

有一种回报叫我成为了第二个你,曾经被资助的贫困学生,如今已接过爱心助学的接力棒。

无独有偶。在2019报道的贫困学生中,考上陕西师范大学的蔡莹莹得知“十八助”报道的贫困学生中还有几人获得捐款较少,主动与记者联系,表示愿意转捐2000元给考上华中农业大学的洪子宸。她说:“我把这笔钱赠与更需要帮助的人,让这份善意传递。我相信,这也是那些爱心人士的心愿!”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在市希望工程办,收藏着不少受助学生写来的感谢信。他们在信中向捐赠人汇报上大学的所思所想,希望以他们为榜样,走好人生的下半场。

像杜家毅、蔡莹莹这样心怀感恩的学生不胜枚举,他们用各自的方式报答恩人,一双鞋垫、一条毛巾、一筐鸡蛋、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书信……爱是接受,爱是付出,爱是传递。助学路上,有了这股感恩的力量,必将生生不息。

记者:张贞林 特约记者 肖巍 实习生 许培

来源:云上十堰

(责任编辑:许鹏)

责任编辑 许鹏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